梅尧臣 《鲁山山行》1、颔联中的“迷”一词,用字传神。请结合首联、颔联的内容,说说其表达作用。2、尾联“人家在何许,云外

梅尧臣 《鲁山山行》
1、颔联中的“迷”一词,用字传神。请结合首联、颔联的内容,说说其表达作用。
2、尾联“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两句所表现的情景,与杜牡《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相比,有何不同?
答案越多越好,谢谢各位了!
wanglei5885255 1年前 已收到3个回答 举报

xiaogangli 春芽

共回答了15个问题采纳率:93.3% 举报

1,首联中,开头写: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突出了作者闲踏鲁山的自在心情。颔联“好峰随处改”,“改”字传神。说出了山形千变万化,不落一致——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作者“迷”了。一是因为山形复杂万变而“迷路”,二是因为心情惬意,为此间景色所“迷醉”。表达了作者的双重感情:对大好河山的迷恋与自身心情的愉悦。
2,尾联中的不同在于:“人家在何许”是一个拟问句,而作者在最后做出自答:“云外一声鸡。”亦即“人家”在云外鸡声之处,以“声音”描摹“位置”,这就显现出鲁山人家的渺远神秘,让人产生一种向往之情。而《山行》中,杜牧是直语道出“白云深处有人家”,其蕴藉就不如梅诗之深了。
二者之间的不同,在于含蓄与直露的蕴藉差别,在于设问与白描的修辞差别,在于有声与无声的差别,在于情景交融深浅的差别。
本人好诗,习诗多年,如君有意,抽空交流切磋:QQ:286793636

1年前

8

傻瓜的幸福生活 春芽

共回答了21个问题采纳率:85.7% 举报

鲁山层峦叠嶂,千峰竞秀,一高一低,蔚为壮观,正好投合我热爱大自然景色的心情。
走到一处可以看到一座好峰,再走向另一处,又可以看到另一座奇岭,一个人在山间小路上行走,曲曲弯弯,走着走着,连自己也不知走到哪里去了,有时竟迷失了方向。
山林空荡,冰霜下落,所以能看到大熊座升上树梢;透过稀疏的树缝,还看到野鹿在山溪旁饮水。
在山中走着走着,幽静的秋山,看不到房舍,望不见...

1年前

2

暧rr昧 幼苗

共回答了13个问题采纳率:76.9% 举报

首诗写的是鲁山山行所见山野风景。
开头一句即表达出对山野景物的喜爱,第二句交代喜爱的原因:“千山高复低”。按常理,应该是“千山高复低”的景象,使得诗人感到正好与自己喜欢山野风景的情趣相合,现在倒过来写,强调了诗人对山野风光的喜爱,也是诗的构思所决定的。第二联第一句便承“千山”写“好峰随处改”。“好峰”便是“千山”;“随处改”,到处都可以看到千山的不同姿态,便是“高复低”的具体化。第四句扣...

1年前

0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8 q. 0.029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