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这道题:鲁山 ① 山行 梅 鲁山 ① 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 ② 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

谁会这道题:鲁山 ① 山行 梅
鲁山 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 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 ,云外一声鸡.
[注]:①鲁山:又名露山,在今河南省鲁山县东北.②野情:喜爱山野景色的情趣.③何许:何处.(1)作者在描写景物时,采取了以动衬静的手法,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是以“动”衬“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说,诗家能“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本诗歌尾联是否如此呢?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ideliachen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傻了vv 幼苗

共回答了13个问题采纳率:76.9% 举报

(1)颈联写的一系列动物,看起来很热闹,是“动”景,其实,动中寓静.四野无人,熊才会悠然“升树”,鹿才会自在“饮溪”.尾联自问自答,是写无人可问,望云闻鸡是以声衬静.(意对即可)
(2)诗的尾联余味无穷.诗人迷路于山径,正想着何处有人家借宿,忽然从白云深处传来一声鸡鸣,似乎是对诗人的友好邀请.读者可以想象出“山行”者望云闻鸡的神态及其喜悦心情,给人以“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感觉.(意对即可)

1年前

10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6 q. 0.028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