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庐山宿栖贤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游庐山宿栖贤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游庐山宿栖贤寺
王安国
古屋萧萧卧不周,弊裘起坐兴绸缪.
千山月午乾坤昼,一壑泉鸣风雨秋.
迹入尘中惭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
明朝松路须惆怅,忍更无诗向此留.
leelong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oracleman 幼苗

共回答了13个问题采纳率:92.3% 举报

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游历诗,作者借景抒怀,托物言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茫然无措.首联开头,第一句紧扣诗题,用“古屋萧萧”破“庐山栖贤寺”,“卧不周”破“宿”,很好地体现了律诗“起句”的特点;第二句总领后句,前半句“弊裘起坐”引领诗歌颔联“千山月午乾坤昼,一壑鸣泉风雨秋”,从视觉写月照千山,从听觉写泉鸣山谷,紧承首联,静动映衬,形象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弊裘起坐”所见所闻之景.后半句“兴绸缪”引领诗歌第三、四两联,直抒胸臆,思绪万千.这首诗的首联,清人纪昀认为不妥,建议改为:“古屋萧萧夜色幽,寒生枕簟起披裘.”但语虽好而境已非,无论从结构,还是从意蕴都比不上王诗.宋末方回认为,“此诗三、四壮浪而清洒.登览诗极难得绝高者,取此参入其间,亦快人心目也.”(《瀛奎律髓》卷一)腹联一写形迹,一写心神,内容相反而意义递进,对仗中具有气韵流动之美.可谓读出了这首诗的真味!但尤嫌不足的是,方回仅满足于一读之得并没有深究.表面上第二联是方回所谓“形迹”,其实不全然如此!这里也有作者“心迹”.月泻千山,静若无物,这正是作者超然物外的理想;泉鸣空谷,响如秋声,也正是作者脱不了尘世的烦忧!外界的静动矛盾,何尚不是作者此刻内心的写照.颔联、颈联心神兼具,承转自然,貌似矛盾,其实统一,很好地体现了律诗中间两联似断实连的特点,可谓匠心独运!又暗暗地为诗歌结尾张目蓄势,积聚了抒情的力量.

1年前

9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6 q. 0.031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