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化学元素.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化学元素.
a b
c d e
f
(1)元素a和元素b的简单氢化物熔点较高的是______(用化学式填空),其原因是______.
(2)a和d可形成不同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是阿佛加德罗常数)______.
A.元素a的单质可能是原子晶体或分子晶体
B.mg d元素形成的晶体中,含共价键数目为m NA/7
C.元素a与元素d形成的化合物40g,含NA个分子
D.元素d的最高价氧化物6g,含共价键物质的量为0.4mol
(3)c和e形成的化合物的中,每个阳离子周围距离最近且等距离的阳离子有______个,一个晶胞中的阴离子数目为______个.晶体中阳离子和阴离子核间距为a cm,该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M,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晶体密度为
[M2a3NA
smiling99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maomao917101 幼苗

共回答了20个问题采纳率:95% 举报

解题思路: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知,a、b、c、d、e、f分别是C、O、Na、Si、Cl、Fe元素,
(1)同一周期元素中,元素的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熔点越高,且水中存在氢键;
(2)C和Si可形成不同晶体,
A.碳元素的单质有金刚石、C60等,根据晶体中存在的微粒确定晶体类型;
B.d是Si元素,硅晶体中每个硅原子含有2个共价键;
C.元素a与元素d形成的化合物是碳化硅,碳化硅是原子晶体;
D.元素d的最高价氧化物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晶体中每个硅原子含有4个硅氧键;
(3)Na和Cl形成的化合物的中,每个阳离子周围距离最近且等距离的阳离子有12个,一个晶胞中的阴离子数目为4个.晶体中阳离子和阴离子核间距为a cm,该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M,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根据ρ=
m
V]计算其密度;
(4)f是Fe元素,铁原子中3d和4s能级上的电子为其外围电子,根据构造原理书写其外围电子排布式;
利用均摊法计算该晶胞中铁原子个数,再结合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知,a、b、c、d、e、f分别是C、O、Na、Si、Cl、Fe元素,
(1)同一周期元素中,元素的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熔点越高,且水中存在氢键,所以氢化物熔点较高的是H2O,
故答案为:H2O;O元素的非金属性大于C元素,且水中存在氢键,导致水的熔点大于甲烷;
(2)C和Si可形成不同晶体,
A.碳元素的单质有金刚石、C60等,金刚石为原子晶体,C60为分子晶体,所以元素a的单质可能是原子晶体或分子晶体,故正确;
B.硅晶体中每个硅原子含有2个共价键,所以mg Si元素形成的晶体中,含共价键数目=[mg/28g/mol×2×NA/mol=
mNA
14],故错误;
C.元素a与元素d形成的化合物是碳化硅,碳化硅是原子晶体,其构成微粒是原子,所以不含分子,故错误;
D.元素d的最高价氧化物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晶体中每个硅原子含有4个硅氧键,则元素d的最高价氧化物6g,其物质的量是0.1mol,则含共价键物质的量为0.4mol,故正确;
故选ad;
(3)Na和Cl形成的化合物的中,每个阳离子周围距离最近且等距离的阳离子个数=3×8×
1
2=12,一个晶胞中的阴离子数目=8×
1
8+6×
1
2=4,该晶胞中阴阳离子个数都是4,晶体中阳离子和阴离子核间距为a cm,该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M,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ρ=
m
V=

M
NA×4
(2a)3g/cm3 =[M
2a3NAg/cm3
故答案为:12;4;
M
2a3NA;
(4)f是Fe元素,铁原子中3d和4s能级上的电子为其外围电子,根据构造原理知其外围电子排布式3d64s2
该晶胞中铁原子个数=1+
1/8×8=2,其密度ρ=

M
NA×2
V]g/cm3,所以其V=[2M
ρNAcm3
设原子半径为x,设晶胞的棱长为y,y2+2y2=(4x)2
y=

16/3x,其体积=(

点评:
本题考点: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晶胞的计算.

考点点评: 本题以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为载体考查了物质结构和性质,涉及晶胞的计算、晶体类型的判断、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等知识点,难点是晶胞的计算,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及计算能力,难度较大.

1年前

5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7 q. 4.051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