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10g水的A、B试管中,充分溶解后,可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甲、乙的溶解

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10g水的A、B试管中,充分溶解后,可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20℃时,(填“A”或“B”)______试管中,一定是饱和溶液.
(2)若要使A试管中剩余的甲物质继续溶解,可采取的一种方法______.
(3)若温度在t℃以上,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饱和溶液,降温到20℃,(填“甲”或“乙”)______析出的晶体多.
(4)20℃时,对A试管进行如下操作,最终A试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发生变化的是(填序号)______.
①升温到40℃; ②加入少量甲物质; ③加少量水; ④蒸发部分溶剂,恢复到20℃;
⑤加入少量40℃时的甲的饱和溶液,恢复到20℃.
saits555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fcuk888 幼苗

共回答了16个问题采纳率:100% 举报

解题思路:根据饱和溶液的概念,20℃时,A中有固体剩余,说明A一定是饱和溶液;
根据甲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判断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根据三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可以判断降低温度时是否会析出晶体以及析出解题的多少;
若想改变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可靠的方法:添加溶剂、降温(或者升温).

(1)20℃时,A中有固体剩余,说明A一定是饱和溶液;
(2)根据曲线得知物质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要继续使甲物质溶解,除了增加溶剂水外还可以升高温度.
(3)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甲物质的变化较大,故t℃以上,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饱和溶液,降温到20℃甲析出的晶体多.
(4))①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对20℃时的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属于溶质会继续溶解,溶液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②向饱和的甲物质的溶液中加入甲物质,物质不能再溶解,因此溶液的组成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③向饱和溶液中加入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④对饱和溶液蒸发溶剂,温度不变则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⑤40℃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后溶液变成20℃的饱和溶液,因此该操作可理解成向20℃甲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入20℃的饱和溶液,根据溶液的均一性,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
故答案为:(1)A;(2)加热或加水;(3)甲;(4)AC

点评:
本题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考点点评: 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本题可以加强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年前

10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6 q. 0.013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