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雪》这篇文字(类似的还有《秋夜》等),比较接近于我国古代所说的‘兴’体”,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为什么说“比较接近

1.“《雪》这篇文字(类似的还有《秋夜》等),比较接近于我国古代所说的‘兴’体”,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为什么说“比较接近”?
2.“这可能是由于作者的有意含蓄,也可能是由于作者无意自觉地去完成这一联想,他在某种程度上只是凭直感写雪罢了”连用两个“可能”,有什么表达作用?
3.作者认为《雪》“不是赋”,“又不是寓言,不是‘比’”.作者的理由是什么?
4.作者在不经意间表达了自己对《雪》的主要特点的把握,请你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所认为的《雪》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5.作者认为读《雪》需要联想,请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需要联想.
beautyty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fay_ustc 花朵

共回答了23个问题采纳率:91.3% 举报

1 “兴者起也”,用现在的话说,也就是联想.但它只有“兴”的前一半,某种具体的事物——雪,却没有后一半:从这个具体事物联想起来的更大更深更感人的形象和思想.因此,只能说是接近.
2 连用两个“可能,是一种写作上的手法,起到强调作用.给读者加深印象
3不是“赋”,不那么直观、真实.它又不是寓言,不是“比”,不是那样自觉地用一种对象作手段去表达另一种对象或另一种抽象的思想.
4 特点是纯洁
5 为什么要联想:因为,歌咏言,诗言志,任何的描写,都是为了表达作者的目的而服务的,表面上在写景色,实际上是在借景抒情,这只有联想才能做到,不仅是作者要联想,就是读者,也要会联想,才能跟着作者的思绪,和作者产生共鸣.

1年前

8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6 q. 0.026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