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之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为道日损,损之又损,而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凡之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为道日损,损之又损,而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凡之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为道日损,损之又损,而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的意思
单申 1年前 已收到4个回答 举报

mm7105 幼苗

共回答了16个问题采纳率:87.5% 举报

前文引自荀子的《解蔽》“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以可以知人之性,求可以知物之理 而无所疑止之,则没世穷年不能遍也.”译文:认识事物的智力人人具有,而万物的事理又是可以认识的,但人若运用智力去认识事物,虽不间断,也永远不能全部认识清楚.后文引自老子的《道德经》“为道日损,损之又损,而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译文:不断地学习研究外在的科学技术知识,人类的科学技术知识就会一天比一天增加.不停地修炼心性并守德,开发潜在的智慧,自私自我的主观意识就会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再减少,直至自我的思想意识完全符合宇宙的真理,也就取得了无所不为的大智大慧.因此,无为与守拙是学道悟道的最高境界,一个人如果能达到这种境界,也就是心灵修炼达到上乘的境界了.

1年前

10

谈人生--悟 幼苗

共回答了18个问题采纳率:94.4% 举报

其实荀子的“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这句话指的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反映存在,世界是不是可以认识的问题。对这方面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①这一问题是任何哲学和哲学家必须首先回答、不能回避的问题。整个世界,不外乎就是物质和精神这两大现象,因此,任何哲学和哲学家都逃避不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②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

1年前

2

sorryfish 幼苗

共回答了16个问题采纳率:93.8% 举报

凡事顺其自然,不要刻意去改变什么

1年前

0

youxi12 幼苗

共回答了19个问题采纳率:84.2% 举报

不要过度,过度就伤身了!

1年前

0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20 q. 0.036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