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托尔斯泰灯蒋子龙最早这是一盏大号的煤油灯,吊挂在图拉州托尔斯泰故居(雅斯纳亚·波良纳庄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托尔斯泰灯
蒋子龙
最早这是一盏大号的煤油灯,吊挂在图拉州托尔斯泰故居(雅斯纳亚·波良纳庄园)的屋顶上。灯罩巨大,比灯罩更大的是下方一张直径近两米的圆桌,桌面上等距离地立着十几块隔板,隔板直接与灯罩连接,均匀地平分了灯光。
——这就是矗立在19世纪俄罗斯文学高峰上的巨人列夫·托尔斯泰的发明。
孩子长到三四岁就要开始识字读书,怎样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并从阅读中发现快乐?当了父亲的托尔斯泰就构思出这盏“连桌灯”,或者叫“桌连灯”。最初这张大桌子上只有三块隔板,宽宽敞敞地坐着他们夫妇和一个孩子。后来他的夫人陆续地为他生下了13个孩子,其中有两个夭折,到最后这张大桌子上均匀地分布了13块隔板。
每到晚上,全家人都必须坐到这同一盏灯下开始阅读,可以读《圣经》,读课文或其他自己喜欢的书,找不到书读的孩子就得读托尔斯泰的手稿。教育的意义不全在内容,也包括教育的手段和方式。这捎带着也是一种测试,看哪些孩子或哪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或不喜欢他的手稿,他的哪部小说的手稿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或者相反。
这一习惯一直延续下来,煤油灯曾改成汽油灯,再后来有了电,灯就更亮了。即使托尔斯泰不在家的时候,孩子围着他们的母亲阅读,父母都不在的时候,孩子们自己围着灯读,他们“常常是充满期待地等着晚上的全家共同阅读”。
于是,久而久之便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了一盏灯。人不是由于决心才有毅力,应该是由于习惯而有毅力。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取决于他的阅读史。只有阅读能最有效地培养精神生活细化,而好的习惯有培养性格,性格决定人生。教育孩子的目的就在于性格的培养。这需要有“长性”。而托尔斯泰正好是个有“长性”的人,他从12岁开始写日记,直到82岁去世,没有一天中断过。他的后人因得益于他的教育,至今还兴旺发达地生活在俄罗斯和欧洲其它地方。
小题1:“托尔斯泰灯”有过怎样的演变过程?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4分)

小题2: “托尔斯泰灯”具有怎样丰富的寓意?请结合全文内容作答。(4分)

小题3:文章说“阅读培养精神生活习惯,好的习惯培养性格,性格决定人生”,文中有哪些内容可以印证作者的这个感悟,试作简要阐述。(6分)

小题4:作者认为孩子性格的培养需要“长性”,这种“长性”在文章中体现在哪些地方?你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5分)
dad555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无间角亲 幼苗

共回答了11个问题采纳率:72.7% 举报


小题1:①最早是一盏悬在屋顶上的大号煤油灯,后来换成了汽油灯,后来又换成了电灯。(2分)②都悬在屋顶上,且都通过隔板与桌子相连,是一种“连桌灯”(或“桌连灯”)。(2分)

小题2:它喻指托尔斯泰高明而独特的教育方法,是托尔斯泰的智慧之灯;它又喻指托尔斯泰用来引领孩子健康成长的人生路灯——人类的智慧——书籍。 (答对一点得2分)

小题3:起初全家人必须坐到灯下阅读,这是生活习惯的有意培养;(2分)后来这成了孩子们的自觉行动,孩子们常常充满期待地等着全家的共同阅读,形成了热爱阅读享受阅读以此为乐的性格;(2分)至今托尔斯泰的后人们还兴旺发达地生活在俄罗斯和欧洲的其它地方,这是性格决定人生。(2分)(原文中有“必须”“充满期待”“兴旺发达”等词语,可作为答题依据。)

小题4:若干年如一日,托尔斯泰家的灯下阅读从不间断;(1分)托尔斯泰自己则身体力行,以身作则,70年写日记不缺一天。(1分)

启发:可以围绕“坚持不懈,必有所成”或“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优良的环境,科学的方法及持之以恒”等方面来写,内容合理,语句通顺即得3分。


1年前

7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6 q. 0.012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