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一回中有一对子: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红楼梦第一回中有一对子: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还有第十三回中有一对子: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请把两个对子分开说清楚,.
fbedgv456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无声对白 幼苗

共回答了23个问题采纳率:91.3% 举报

"玉在椟中求善价 钗于奁内待时飞"出现在第一回,此时黛、钗二人都还未登场但即将登场,而钗、黛二人的登场又都与贾雨村直接有关.黛玉的登场不用说了.如果不是贾雨村在葫芦案里枉纵了薛蟠,宝钗就无法来到京城加入贾府的红楼梦大戏.所以,这一个对联的一个明确的引申意,就是交待马上要展开的情节和黛、钗的登场.
然而,这种理解似乎遇到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贾雨村这样的一个人物,如何能称为"善贾"?这其实正是曹雪芹写"玉在椟中求善价 钗于奁内待时飞"深层用意.这层深意,也就包含在贾雨村那篇"正邪搏击掀发"的议论中.
在这篇议论里,"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是定义"正气"和"邪气".
接着的"今当运隆祚永之朝,太平无为之世,清明灵秀之气所秉者,上至朝廷,下及草野,比比皆是.所余之秀气,漫无所归,遂为甘露,为和风,洽然溉及四海"应该和前面的"大仁大恶"同为"颂圣"的必需语句,不是曹雪芹的本意.
然后讲"邪气":"彼残忍乖僻之邪气,不能荡溢于光天化日之中,遂凝结充塞于深沟大壑之内".显然这里关于"正气"和"邪气"的表述并不对称,"正气是主流,邪气是支流".这种不对称也是"颂圣"的要求而不是曹雪芹本意.
然后的"偶因风荡,或被云催,略有摇动感发之意,一丝半缕误而泄出者,偶值灵秀之气适过,正不容邪,邪复妒正,两不相下,亦如风水雷电,地中既遇,既不能消,又不能让,必至搏击掀发后始尽",是阐述了"正气与邪气的对立统一关系";其中"正不容邪,邪复妒正,两不相下"就是"对立统一"的意思,"如风水雷电,地中既遇,既不能消,又不能让,必至搏击掀发后始尽"是论述对立统一的斗争性.这是曹雪芹自己的真实思想.
接下来再论述这种"正气与邪气的对立统一"与人的善、恶表现的关系:"故其气亦必赋人,发泄一尽始散.使男女偶秉此气而生者,在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置之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这里的意思是:一个人的行为是善还是恶,取决于他表现出的是"聪俊灵秀之气"还是"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换言之,每个人的善恶表现并不是恒定不变的.
曹雪芹借贾雨村之口表达的这个观点,与正统的儒家的人性观点是截然不同的.儒家的观点如孔子所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意思是"努力想成为君子的人有时会有不仁的言行,但小人却不会偶尔有仁的行为.")可见,照儒家的正统观点,君子永远是君子,小人永远是小人,贾雨村也永远不会有"善"的一面.但曹雪芹却用他的生动而现实的故事,表达了他自己的"非正统"的人性观.
一些读者可能会忽略的一个情况是:贾雨村是林黛玉的老师,而且曹雪芹通过描写林黛玉父亲林如海对贾雨村的态度,间接地表明林如海很赞赏贾雨村对林黛玉的教育成果;黛玉出众的才华和贾雨村有直接的关系.实际上,直到送林黛玉进贾府之前,贾雨村一直是个十足的"善贾";不错,他前此任官时因所谓的"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被上司参了,但那个事情其实事出有因,有学者对此做了很令人信服的深入分析、解释(注1).
可是,等到薛宝钗进入贾府这个红楼梦舞台时,办完了葫芦案的贾雨村已经从"善贾"蜕变成了一个是非(时飞)之人.
而到了120回的结尾,曹雪芹在让贾雨村归结红楼梦的同时,也归结了贾雨村的故事-他又回到了既不善也不恶的世外之人的状态.至此,曹雪芹申明了他的人性观点:一个人的善、恶,既非与生俱来,也非一成不变,而是取决于他所秉持的正气和邪气的矛盾斗争,而当这种矛盾斗争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转化时,人的善、恶也会发生相互转化,善人可以转化成恶人,恶人也可以转化成善人.
虽然曹雪芹并没有在那篇"正邪搏击掀发"的议论里完整地表达他的这种人性观点(主要是没有提到"善恶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这应该是"碍语"的顾虑),但他用贾雨村的生动现实的故事明确地表达了这个观点.
这样的人性观点,和"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君子大公无私只存天理尽去人欲"之类的正统的儒家理学人性观点是针锋相对的,具有完全的进步意义.在《红楼梦》中,这样的观点绝不仅体现在贾雨村一个人物的塑造上,而是贯穿了包括后40回在内的整个《红楼梦》(比如第120回中对王夫人的描写).这表明,曹雪芹的辨证的人性观点,不是朴素的,而是上升到了理性的高度.
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看,曹雪芹的本意,也应该是要利用贾雨村与"善贾"之间看似的不配,来引发读者对人性的深入思考.
"三春"应单指探春!因为探春在贾氏四姊妹中排行第三,故称她为"三春";"三春去后",应是指第一百二回探春出嫁离开贾府一事;"众芳"当然指红楼女儿们,特别指正十二钗;"众芳尽",这是说红楼女儿们都到了结局,--每个人都遭到第五回金陵十二钗册子所预示的不幸的结局.所以"三春去后诸芳尽"的意思应是说:探春出嫁后,红搂女儿们一个接一个地或死、或寡、或委屈出嫁等等,都遭到不幸的结局.
第二句"各自须寻各自门"的表面意思是什么呢?肤浅地看,当是指红楼女儿们到了结局,尚活着的人需要自寻门路以求生存下去.

1年前

9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7 q. 0.064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