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对在人物刻画方面有什么特点?

娃哈哈7i28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为枫 春芽

共回答了22个问题采纳率:90.9% 举报

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而用传神之笔加以点化,有如芙蓉出水,朴实自然.找出文中关于祥林嫂的三处肖像描写,比较它们的异同,思考其用意.明确1:三处肖像描写:第一处:初到鲁镇.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顺着眼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第二处:再到鲁镇.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第三处:死前与作者相遇.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仇一物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明确2:作者通过肖像描写首先显示出的祥林嫂的性格特点:勤劳,朴实,善良,温顺,要求极低,易于满足.但再到鲁镇时,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极度悲伤.而第三处则显示其遭遇悲惨,乞讨无路,陷于绝境,内心深处受到摧残,精神麻木,已是濒于死亡.作者正是用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的境遇,内心的痛苦和悲哀.初到鲁镇时,脸色表黄----生活艰辛,红润----青春的活力,顺着眼---善良、安分、温顺.可以看出祥林嫂一定在婆家生活境遇不佳,但我们仍可看到在她身上还有着青春的活力,但再到鲁镇时,这种青春活力已经不复存在,两颊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逞带些泪痕,眼光没有先前的那样精神.没有神采的眼睛 ---人生遭受惨重打击,内心痛苦而又难以表达.而第三处则更显示了不仅青春活力不再,甚至连生命力都已失去.眼珠间或一轮---长期的严重的打击与折磨,陷入极度悲哀,内心痛苦无法表露,精神完全麻木.三次肖像描写表现了祥林嫂悲惨的命运明确3:肖像描写是本文刻画人物的一个特点.本文围绕人物的遭遇,三次刻画了祥林嫂的肖像,尤其是她的眼睛.从开始时的“顺着眼”,到第二次来鲁镇时的“眼角带着泪痕”,“没有先前那样精神”,捐了门槛以后“眼光分外有神”,可四婶一声喝,第二天“眼睛窈陷下去”,到临死前的“瞪”着眼,“眼珠间或一轮”,都有丰富的内涵.眼睛与其他肖像描写相配合,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了祥林嫂悲剧的几个过程.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要极节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1年前

3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6 q. 0.111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