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和小强在探究“并联电路”的实验和“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有什么关系”时,利用一个开关、一个电流表、一个学生电

小明和小强在探究“并联电路”的实验和“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有什么关系”时,利用一个开关、一个电流表、一个学生电源(有多个电压档位)、四个阻值不等的电灯以及若干条导线,进行了大胆地探究电路图如图1:

(1)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下列几点要求中没有必要的是______.
A.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该是断开的
B.每处接线都必须接牢
C.必须从电池的正极开始依次连接开关S,灯L1和L2,最后连到电池负极
D.连接完毕,对照电路图仔细检查电路,确认无误后再闭合开关
(2)干路电路中开关的作用是______.
(3)在并联电路中支路开关的作用是______.
(4)在使用电流表测量通过某一灯泡的电流的实验,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到图甲、乙所示的位置,
①测量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改正办法是______.
②测量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改正办法是______.
③改正错误后,再闭合开关,发现指针的读数是1.2A,请你在图2甲或乙中画出指针的位置.
④小明按照电路图正确地进行实验,得到了表1中的实验数据.小明在实验中,是靠只改变______而得到实验数据的.
⑤小强也按照上述同样的器材和同样的电路进行了实验,却得到了表2中的数据.小强在实验中是靠只改变______而得到实验数据的.
⑥从表1、表2中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是:______.
表1
表1
实验第次IA/AIB/AIC/A
10.10.20.3
20.40.20.6
30.80.21.0
表2:
表2
实验第次IA/AIB/AIC/A
10.20.10.3
20.40.20.6
30.80.41.2
黄昏的漠影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yang_king 幼苗

共回答了23个问题采纳率:95.7% 举报

解题思路:(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每处连线必须接牢;连接完电路时,要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
(2)(3)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而支路中的开关只控制该支路的通与断.
(4)①根据图甲中指针的位置可知电流表的指针反转,即电流是从负接线柱流入,正接线柱流出;
②根据图中指针的位置可分析出电流表量程选择偏小了;更换为大量程0~3A即可
③根据大量程对应的分度值可标出电流表指针位置.
④⑤分析表中实验数据,根据电流变化的特点判断实验采用的方法
⑥分析表中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1)
A、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的过程中,为保护电路,开关应该是断开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每处线都必须接牢,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连接实物电路图时,只要把开关S、灯泡L1和L2接入电路即可,没有必要一定从正极出发回到负极,也可从负极出发回到正极,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连接完毕对照电路图仔细检查电路,确认无误后再闭合开关,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由图1所示,两灯泡并联,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图(电流表接在A处),实物电路图如图所示;
(2)在并联电路中,一处断开,整个电路将断开,因此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3)支路中的开关断开时,只会使该支路中的用电器停止工作,并不影响其它支路用电器的工作,因此支路开关只控制开关所在的支路.
(4)①根据图甲中指针的位置可知电流表的指针反转,原因是电流是从负接线柱流入,正接线柱流出;
改正办法是将连接正负接线柱的导线对换连接;
②根据图中指针的位置可分析出电流表量程选择偏小了;更换为大量程0~3A即可
③电流表大量程0~3A对应的分度值为0.1A,根据分度值,电流值1.2A就可在图中标出.

④由表1中的实验数据B处的电流大小始终保持不变可知,小明在实验中是靠只改变灯泡L1而得到实验数据的.
⑤由表2中的数据可知,通过A、B两处的电流都成倍增加,且增大倍数相同,所以在实验中小明是靠只改变电源电压而得到实验数据的.
⑥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故答案为:
(1)C;
(2)控制整个电路;
(3)只控制开关所在的支路;
(4)①电流是从负接线柱流入,正接线柱流出;将连接正负接线柱的导线对换连接;
②电流表量程选择偏小了;更换为大量程0~3A;
③如上图;
④灯泡L1
⑤电源电压;
⑥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点评:
本题考点: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实验.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实验数据分析等问题;正确辨别电路,并且知道串并联电路中开关的作用;本题的解题关键是通过表中的实验数据,寻找其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进一步分析判断出实验操作中采用的方法.

1年前

6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6 q. 1.651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