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对事物的认识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是什么样的关系?)

向上的姿态 1年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不在想了 幼苗

共回答了17个问题采纳率:82.4% 举报

1.宋国有一个富人,天下大雨,他家的墙塌了.富人的儿子说:“要是不修筑,一定会有盗贼进来.”邻居家的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很多财物.结果,那个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很聪明,却怀疑是偷盗者是邻居家的老人.
2.它告诫人们,如果不尊重事实,只用亲疏和感情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就会主观臆测,得出错误的结论,说不定害了自己.
3.例子很多呀,比如说:曾经学过的一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文中的邹忌与那宋国的“富人”完全不同.邹忌的妻子“私”他,姬妾“畏”他,而客“有求于他”,因此都说他美于“城北徐公”.邹忌头脑很冷静,他没有受感情因素的干扰,终于得出徐公比自己美的结论,并由此悟出一番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说服了齐王.
现代版的“智子疑邻”也经常在上演.例如与邻居同学发生了磨擦、纠纷,有的家长总是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好的,不会犯错;使坏的都是邻家同学.这些家长陷入了“爱子——误判”的误区.

1年前

1

milan2005 幼苗

共回答了4个问题 举报

我想或多或少是有的.俗语说:"血浓于水".尽管历史上有很多名人,但有多少人能逃的过亲情的羁绊?即使身边的父母,他们或我们都会不经意间袒护对方,即使你是错的.

1年前

2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7 q. 0.043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