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后面题。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 曳 兵而走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后面题。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 曳 兵而走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后面题。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 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 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小题1:对下列加点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A.弃甲 兵而走曳:拖着。
B. 不百步耳直:只是,不过。
C. 罟不入洿池数:读作cù,数量多。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 检:制止,约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 而已②不入虎穴, 得虎子
B.①斧斤 时入山林②而秦武阳奉地图匣, 次进
C.①颁白者不负戴 道路矣②以其无礼
D.①兵刃既接,弃甲曳兵 走②朝济 昔设版焉
小题3:下列加点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五亩之宅, 之以桑
B.七十者 帛食肉
C.吾 道也,失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序八州而 同列
小题4: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分)
(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以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3分)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3分)

6fca2407602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backspase 春芽

共回答了16个问题采纳率:93.8% 举报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B
小题5:(1)七十岁的老人能穿丝棉吃肉食,百姓不挨饿不受冻,做到这些却还不能称王天下,那是不会有的事。(4分。)
(2)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出自这里吧?(共3分)
(3)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地下水,(这是)因为心思专一(的缘故)。(共3分)


小题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C解释不正确,由原文“鱼鳖不可胜食也”可判断,数:密。所以选C。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语气词;怎么,哪里。B均为“按照”。C介词,在;介词,对。D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却。所以选B。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活用理解能力。D“朝”使动用法。A“树”、B“衣”、C“师”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所以选D。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式的理解判断能力。常见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例句为介宾短语做状语后置;B为判断句;A、C、D介宾短语做状语后置。所以选B。
小题5: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衣”“王”名词做动词、“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所以”“其”、“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上”、“下”名词做状语。

1年前

4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6 q. 2.503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