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金履祥字吉父,幼而敏睿,父兄稍授之书,即能记诵。比长,益自策励。及壮,知向濂洛之学,事同郡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金履祥字吉父,幼而敏睿,父兄稍授之书,即能记诵。比长,益自策励。及壮,知向濂洛之学,事同郡王柏,从登何基之门。基则学于黄榦,而榦亲承朱熹之传者也。自是讲贯益密,造诣益邃。
时宋之国事已不可为,履祥遂绝意进取。然负其经济之略,亦未忍遽忘斯世也。会襄樊之师日急,宋人坐视而不敢救,履祥因进牵制捣虚之策,请以重兵由海道直趋燕、蓟,则襄樊之师,将不攻而自解。且备叙海舶所经,凡州郡县邑,下至巨洋别岛,难易远近,历历可据以行。宋终莫能用。及后朱瑄、张清献海运之利,而所由海道,视履祥先所上书,咫尺无异者,然后人服其精确。
德佑初,以迪功郎、史馆编校起之,辞弗就。宋将改物,所在盗起,履祥屏居金华山中。 平居独处,终日俨然;至与物接,则盎然和怿 。训迪后学,谆切无倦,而尤笃于分义。有故人子坐事,母子分配为隶,不相知者十年,履祥倾赀营购,卒赎以完;其子后贵,履祥终不自言,相见劳问辛苦而已。
履祥尝谓司马文正公光作《资治通鉴》,秘书丞刘恕为《外纪》,以记前事,不本于经,而信百家之说,是非谬于圣人,不足以传信。乃以《尚书》为主,下及《诗》《礼》《春秋》,旁采旧史诸子,表年系事,断自唐尧以下,接于《通鉴》之前,勒为一书,名曰《通鉴前编》。 凡所引书,辄加训释,以裁正其义,多儒先所未发。
初,履祥既见王柏,首问为学之方,柏告以必先立志,且举先儒之言:居敬以持其志,立志以定其本,志立乎事物之表,敬行乎事物之内,此为学之大方也。及见何基,基谓之曰:“会之屡言贤者之贤,理欲之分,便当自今始。”会之,盖柏字也。当时议者以为基之清介纯实似尹和静,柏之高明刚正似谢上蔡,履祥则亲得之二氏,而并充于己者也。
履祥居仁山之下,学者因称为仁山先生。大德中卒。元统初,里人吴师道为国子博士,移书学官,祠履祥于乡学。至正中,赐谥文安。
(节选自《元史·金履祥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 濂洛之学向:崇尚。
B.造诣益 邃:精深。
C.履祥倾 营购赀:钱财。
D. 为一书勒:镌刻。
小题2:下列各句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然负 经济之略余嘉 能行古道
B.历历可据 行使工 药淬之
C. 举先儒之言 贰于楚也
D.履祥则亲得 二氏徒慕君 高义也
小题3:把第一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平居独处,终日俨然;至与物接,则盎然和怿。(4分)
(2)凡所引书,辄加训释,以裁正其义,多儒先所未发。(4分)
小题4:第一卷文言文中,传主金履祥是怎样为学与为人的?请简要概括。(5分)
小题5: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4分)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论语·尧曰》)
亭林阁主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zyc20090 幼苗

共回答了22个问题采纳率:86.4% 举报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⑴平时单独居处,整天严肃庄重;至于和人交往,则(热情)洋溢和乐喜悦。
⑵凡是引用的书籍,总是加上注解,用来截断订正他们的意义,也有许多先儒没有阐发的(内容)。
小题4:敏而好学,诲人不倦;严谨治学,勇于创新;忧国而献良策;助人而不居功;立志为本,知行合一。
小题5: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小题1:勒:编纂。
【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小题2:A.其:代词,自己/他(李蟠)。B.以:连词,表目的/介词,用。C.且:连词,并且。D.之:代词,此,这/助词,的。
【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小题3:今年的翻译题三句减为二句,分值较往年的大纲卷减少2分。翻译时应注意联系前后文,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力求做到文从字顺。今年翻译题的考点主要在一词多义和词的活用上,仅第二句涉及所字结构。总体难度不大。第(1)句注意“和怿”的翻译,意为“和乐喜悦”。第(2)句“正”活用为动词,订正。“所引”“所未发”,所字结构,译为名词性短语“引用的”“没有阐发的(内容)”。该句连续出现两个所字结构,考点重复。
【考点定位】 本题重点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小题4:本题与往年的大纲卷第十题考点是一致的只是把选择题改为问答题。对考生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提高了。
【考点定位】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小题5:本题是课标卷新增的题型。断句时注意文中表句末语气的词,做到断句的意义单一性和完整性。
译文:让百姓们去做对他们有利的事,这不就是对百姓有利而不掏自己的腰包嘛!选择可以让百姓劳作的时间和事情让百姓去做。这又有谁会怨恨呢?自己要追求仁德便得到了仁,又还有什么可贪求的呢?君子对人,无论多少,势力大小,都不怠慢他们,这不就是庄重而不傲慢吗?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
【参考译文】
金履祥字吉父,婺源兰溪人。幼年时聪敏睿智,父亲兄长稍稍给他讲了书文,就能够背诵下来。等到长大以后,更加鞭策勉励自己。到了壮年,倾慕周敦颐、二程的的学问,跟从同郡人王柏学习,又随王柏一起投到何基的门下。何基的学问来源于黄榦,而黄榦是亲身得到朱熹传授的人。从这以后(履祥)对学问的研习更加精深,造诣也更加深厚。
当时宋朝的国运已经无法回转,履祥于是决定放弃科举做官的意愿。但自负有经国济世的才略,也不忍心很快忘掉这个救世之心。时逢襄樊的军队日益告急,宋朝官兵坐视危亡而不敢救援,履祥因此进言牵制(敌军)攻其虚弱的计策,请求派大军由海路直奔燕、蓟,那麽围困襄樊的(敌人的)部队,就可以不攻打就自行解围。而且详细地叙述了海船经过的路线,所有的州郡县邑,以及大洋海岛,(途中的)困难与便利,(路程的)远和近,清楚分明,可依据而实行。宋朝最终没有采用。等到后来朱瑄、张清向(元朝)献言海运的便利,而所经由的海道,对照履祥当年所上的策书,几乎没有丝毫差异,于是后人佩服他的精确。
德祐初年,(朝廷)用迪功郎、史馆编校(的职务)起用履祥,推辞不就任。宋朝即将江山易主,各地盗贼兴起,履祥隐居在金华的山中。平时单独居处,整天严肃庄重;至于和人交往,则(热情)洋溢和乐喜悦。训导启迪后辈学子,诚恳殷切不知倦怠,尤其看重情分义气。有位老朋友的儿子犯了事,母子二人分别惩罚给他人作奴隶,彼此不知死生已有十年,履祥不惜竭尽家产设法解救,终于将他们赎身出来母子团聚;后来那位儿子成为显贵,履祥始终不自己说出此事,相见(只是)问候辛苦而已。
履祥曾经说过司马光文正公作《资治通鉴》,秘书丞刘恕作《外纪》,以记载以前的事,不拘泥于经书,而相信各家的记载学说,是非评判与圣人孔子不同,不足以作为信史流传。于是以《尚书》为主,向后涉及《诗》、《礼》、《春秋》,旁采旧史与诸子,以编年体记载史事,开始于唐尧以下,接在《通鉴》之前,编纂成一书,名字叫《通鉴前编》。凡是引用的书籍,总是加上注解,用来截断订正他们的意义,也有许多先儒没有阐发的(内容)。
当初,履祥见到了王柏,首先询问请教治学的方法,王柏告诉他必须先立志,并且列举前辈儒家的话:居守恭敬用以保持自己的志向,立志用以确立自己的本性,志立于接事待物的表面,恭敬践行就深入了事物的内在,这是治学的基本方法。等到见到何基,何基对他说:“会之屡次谈到贤者之所以为贤者,在于分清了天理和人欲,(这)应当从今天开始(实行)。”会之,就是王柏的字。当时评议的人认为何基的清高耿直纯朴像尹和静,王柏的高超明达刚毅正直像谢上蔡,履祥则亲身得到二人(的传授),而且兼收并蓄充实于自身。
履祥居住在仁山脚下,学者因此称他为仁山先生。(他)大德年中去世。元统初年,同乡吴师道当上了国子博士,传书给(家乡的)学官,在乡学中祭祀履祥。到了至正年间,赐(履祥)谥号为文安。

1年前

1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6 q. 0.033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