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东城区一模)为比较两种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的原生动物在相同条件下的繁殖速度,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以下实验:

(2009•东城区一模)为比较两种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的原生动物在相同条件下的繁殖速度,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以下实验:
第一步:各取1个原生动物A和B,以同一种杆菌为饲料,分别放在两个大小不同的容器中,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单独培养;
第二步:定期统计两个容器中的原生动物种群数量,记录在表格中.
(1)上述实验步骤中有两处不妥之处,请分别指出:①______;②______
(2)若记录结果如下表:(单位:个)
个数

天数
种类
2 4 6 8 10 12 14 16
A 15 60 80 81 80 82 81 80
B 12 35 50 60 61 62 60 62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①原生动物A单独培养6天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生态学上称此数量为______.
②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单独培养时,A、B种群增长都属于______型增长.
③如果将A、B放在同一个容器中混合培养,能够在生存中占优势的是A,判断的理由是______.但当它达到稳定状态时,种群数量比单独培养时要______(填“多”或“少”).
zxhpc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春风秋枫 春芽

共回答了15个问题采纳率:93.3% 举报

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信息,本题探究“两种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的原生动物在相同条件下的繁殖速度”,则自变量为两种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的原生动物,因变量为繁殖速度.
根据表格分析,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形成“S”型曲线,理由是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而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

(1)实验方案有两个不妥之处:①实验动物数量太少,存在偶尔性;②A、B应放在相同的容器中培养,确保单一变量.
(2)由数据可以看出,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呈现S型曲线增长,种群数量趋于稳定时的数量称为环境最大容纳量(K值).当混合培养时,由于A的繁殖速度比B快,所以能够在生存中占优势,但当它达到稳定状态时,由于资源比单独培养时少,所以种群数量比单独培养时要少.
故答案为:
(1)①实验动物数量太少 (答案合理即可)②A、B应放在相同的容器中培养
(2)①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或K值或环境最大容纳量)
②S
③繁殖速度比B快 (答案合理即可)少

点评:
本题考点: 种群的数量变动;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对照实验的分析、S型曲线和竞争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提取题干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年前

5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7 q. 1.836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