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教学中落实多读、多写、多积累

illsf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参差宜白昼 春芽

共回答了16个问题采纳率:87.5% 举报

1.落实两个“转变”走多读、多写、多积累之路,首先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在“怎么教”的问题上,由教师唱主角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在“教什么”的问题上由“人文性”唱主角转变为以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为中心,在课堂上、课堂外都大胆地让学生多读、多写、多积累.做教师的,应该深刻地认识语文-----这一母语课程的学习特点,明确地认识到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不是教师问出来、讲出来的,而是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从自己的阅读实践中获得的.这正如两岁左右的儿童学拿筷子吃饭夹菜一样,就是靠他自己反复模仿、反复尝试、反复习练而成,大人至多做做样子,稍加指点,而不必花许多力气去讲解拿筷子的意义、功能和方法,更没有必要吃一顿饭提10个问题.语文是一个海阔天空的大世界,只有大量的阅读,才可能和人类最优秀的、同时又是最优美的心灵和头脑对话,并接受那些高尚情感的浸润和启迪.也只有在广泛的阅读中才能悟得语文一些规律性的东西.2.坚持“三多三少”正如前文所言,“三多三少”是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长期以来“少慢差费”现象未能改变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应以学生的自主阅读活动为主,变“三多三少”为“三少三多”.“三少”为教师少问、少讲、少演.“三多”即为学生多读、多写、多练.这个“三少三多”,包括多重涵义:一是体现在时间上,学生读、写、练习的时间要相对较多,教师活动的时间要相对较少;二是体现在主体性上,学生的主体性要强,有较大的自由度,教师只是指导者,不是牵羊的人;三是体现在学习内容上,每课力求少而精,集中精力突破重点、难点,而不是贪多求全.要将“三多三少”落在实处,卓有成效,则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吃准学段目标,吃准编写意图,吃准课文特点,吃准学生实际,在“四个吃准”的基础上,综合设计朗读、默读、背读、速读、精读等读书活动;精心设计课堂练笔活动,读中学写,读写结合;适度安排拼音、写字、理解等阅读练习.3.“破一卷”与“破万卷”并举《标准(2011年版)》中要求每位学生九年的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这是对“破万卷”的要求.它要求语文教师,不断拓宽语文教学的领域,将课内阅读向课外延伸,把语文学习活动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适当补充阅读材料,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正如古人云;“积学以储宝.”大量阅读正是一个采集零琼碎玉,使之日积月累,变成自己的聚宝盆的过程.但“破万卷”要考虑学生的实际,不能加重学生负担.这便是要求我们还要抓好课内“破一卷”的训练.缜密选择,悉心指导,方能实现“破万卷”与“破一卷”这对矛盾的辩证统一.其实,“破一卷”必须是以“破万卷”为前提,也就是精读是以精选为前提的;而精选出来的名篇佳作却要必须熟读精思,吸收精华.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指点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读书能读十当百.可见学生的精读又必须以教师的精讲为前提.●关于“强调语法、修辞知识教学的应用性.”解读关于语法、修辞知识的教学,实验稿没有提及,而2011年版稿在实施建议的第6条提出:本标准“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涉及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的办法丰富的知识内容,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指导与点拨的目的是为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识字、写字、阅读与表达,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语感,而不在于对知识系统的记忆.因此,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关于语言结构和运用的规律,须让学生在具有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良好语感的基础上,在实际运用中逐步体味把握.这一建议有如下几个要点:第一,明确学习语法、修辞知识的目的——“为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识字、写字、阅读与表达,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语感”.第二,明确学习语法、修辞知识的指导思想——“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第三,明确学习语法、修辞知识的方法——“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小学语文这门课程就是学语言的,它和语言学息息相关,涉及语言的各个领域.如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语义学、文字学、修辞学等,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会理解语言,理解语言表达的内容,理解语言表达的方式,体会语言的美感,另一方面我们还应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技能清楚明白地进行口语表达,又能文从字顺、准确流畅地进行书面表达.这样,我们就不能回避语法修辞知识的教学,不能采用置之不理的态度和做法,所以,《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法修辞知识的教学从范围难度上进行规定,从方法上强调“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让老师们充分利用语文课本当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语言的内容与表达的形式,还语文之本,归语文之真,返语文之道,务语文之业.

1年前

6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6 q. 0.024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