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 望月怀远 “海上升明月”在诗中的作用?最后一句“还寝梦佳期?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哈哈笑收山了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轩眩轩 幼苗

共回答了21个问题采纳率:81% 举报

望月怀人,是古诗词中习见的题材,但象张九龄写得如此幽清淡远,深情绵邈,却不多见.诗是通过主人公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之人殷切怀念的情思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二句,出句写景,对句由景入情.诗人以朴实而自然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画面:一轮皓月从东海边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明月深奥莫窥,遥远难测,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中人的不尽思念,他设想,遥隔天涯的远人,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吧.诗中人不写自己望月思念对方,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构思奇巧,含蕴有致,生动地反衬出诗中寄托的深远.句中一“生”字,极为生动,与张若虚“海上明月同潮生”诗句中的“生”字,有着同工异曲之妙.“天涯共此时”句,是化谢庄《月赋》中“隔千里兮共明月”而来.诗人巧妙地把写景与抒情融合起来,写出彼此共对皓月之境 ,又蕴含怀远之情 .
  首联擒题,以下诸句均由此生发开去.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二句,是写多情人恼恨着这漫漫的长夜,对月相思而彻夜不得入眠.这是表现诗中人由想象而返回现实,由望月而转身就寝的矛盾心情.这里写出多情人由怀远而苦思,由苦思而难眠,由难眠而怨长夜的种种动作过程,包含着有情人的主观感情色彩.这一声“怨长夜 ”,包孕着多么深沉的感情!
  按律诗的要求,颔联应是工整的对偶,此诗却采用流水对的格式,这固然因为唐代初期律诗尚无严格的要求,一定程度上仍保存着古诗的风貌,另一方面,此联采用流水对的形式,与首联在内容上就显得更为密切,蝉联而下,自然流动,给人一种气韵纯厚之感.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二句,写诗中人因遥思远人,彻夜相思,灭烛之后,更觉月华光满可爱,于是披衣步出室外,独自对月仰望凝思,直到露水沾湿了衣裳方觉醒过来.这是一个为相思所苦的形象.这一联看似写赏月 ,实则寓写怀远幽思.月的清辉,最易引人相思,诗人神思飞跃,幻想月光能成为所思念之人的化身,身可与之相依为伴.“灭烛”,正是为了追随月光:“披衣”,则是为了与月华多停留些时刻,此中情景,甚有“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之意 .诗既写出月光的可爱,也写出诗人寄意的深远.这联属对工整,顿挫有致.句中的“怜”和“觉”两个动词,使诗中人对远人思念之情得到充分表达,这是因望月而怀人,又因怀人而望月的情景相生写法,它勾勒出一个烛暗月明,更深露重,人单思苦,望月怀远的幽清意境.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二句,表现因思念远人而不得相见,因此面对月华情不自禁地产生将月赠送远人的想法.晋人陆机拟古诗《明月何皎皎》有“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句,诗中的“不堪盈手赠”即由此化出.随之而来就是寻梦之想,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痴念,但借此更衬托出诗人思念远人的深挚感情,使诗的怀远更为具体、更有含蕴.诗歌在这失望与希望的交织中戛然收住,读之尤觉韵味深长.
  诗题《 望月怀远 》,全诗以“望”、“怀”着眼,将“月”和“远”作为抒情对象.因而诗中处处不离明月,句句不离怀远,将月写得那么柔情,把情表现得那么沉着,诗的情意是那么缠绵而不见感伤,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这种风格对以后的孟浩然、王维等诗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明月,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这两句也是借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刘长卿《谪仙怨》:“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写别后相隔之遥与思念之深,希望悠悠的白云,把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至于对月思人就更多了,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 思乡 思亲
  “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月亮的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
  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的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此外“月”还有以下意象
  ( 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张九龄:“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

1年前

9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6 q. 0.019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