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老先生的 给我的孩子们有什么写作特色和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永恒e梦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对联雅座1 春芽

共回答了10个问题采纳率:90% 举报

童真世界的赞歌
----《给我的孩子们》赏析
《给我的孩子们》写于1926年圣诞节,它是《子恺画集》的代序,散文以画集上的题材为内容,歌颂了纯洁的童心,可以说它是一首童真世界的赞歌.
作品一开头就以深沉而真挚的感情写道:“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这句肺腑之言,就是这首赞歌的主旋
38
律.他向往儿童生活,他要歌颂美好的童真世界:首先,他赞美了孩子们的直率、自然与热情的美德,佩服他们身心是全部公开的,说他们对待什么事情都像拼命似的用出全副精力,丝毫没有虚伪和做作.就以他的瞻瞻来说吧,小小的失意,都要哭得嘴唇翻白,昏去一两分钟,其悲哀是那么真切;用芭蕉做的脚踏车,麻雀牌堆成的火车、汽
车,又玩得那么认真;在跟姐姐争辩谁该到月亮上去,谁在下面看时,显得何等激昂;当发现父亲腋下的长毛,以为是黄鼠狼时,他又何等伤心……虽然这些事情都发生在瞻瞻身上,但作者何止是对瞻瞻一个人的赞美呢,推而广之,一切天真无邪、纯净坦诚的孩子都具备这种美德.其次,作者赞美了孩子们的创造力,说他们是不受大自然支配,不受社会的束缚的创造者.文章也叙述了件件小事,表明孩子们具有强盛的创造力,他们天真的举动,显然都出自幼稚的幻想.可是幻想往往是创造力的源泉与动力,他们没有任何顾虑,没有任何束缚,因此,其创造力比大人要强盛得多.尽管小弱的体力与智力不足以应付强盛的创作欲,因而遭逢失败,但孩子们决不承认是事实的不可能,总以为是爹爹妈妈不肯帮助他们办到.在屡遭大人的呵斥和阻拦后,他们的创造精神并没有因此而削弱,仍然时时表现出旺盛的创造力.
在尽情赞美儿童天性的同时,作者又以大人们的虚伪、恶浊来与孩子们的坦城、纯真作对比.作者认为,“大人之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孩子们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大人们的呼号‘归自然!’‘生活的艺术化!’‘劳动的艺术化!’”与孩子们的创造精神相比,就显得那么贫乏与丑陋.这种对比有力地衬托了童心的高尚,因此,作者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写道:“我在世间,永没有逢到像你们这样出肺肝相示的人.世间的人群结合,永没有像你们样的彻底地真实而纯洁”.至此,作者已尽情地赞美了孩子们纯洁而真诚的心灵,一个美好而温馨的孩真世界跃然纸上,作者为何如此向往,憧憬孩子们的生活,也已得到圆满的回答.
如果对这篇散文的认识仅仅停留于此,那还是不够的.作者对童真世界歌颂,实际上是他对美好的理想社会追求.他在1925年写的随笔《东京某晚的事》中,有这样一段话:“假如真能……有这样一
39
个世界:天下如一家,人们如家庭,互相亲爱,互相帮助,共乐其生活,那时陌路人就变成家庭……这是多么可憧憬的世界!”这表达了他对人类社会的美好期望.只是对这样的理想世界,他感到十分渺茫,只好把一切寄托于对童真世界的赞美上!
作者一方面竭力赞美童真世界,一方面不时地谴责大人们的虚伪
无聊,这也不能不说明他对病态社会的厌恶和世俗的鞭挞.在他看来,大人们的一切言行都不能与儿童相比,即使儿时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旦长大成人,就会失去儿童的天性,一个个变得像绵羊似的,丧失了率真、自然、热情的美德,失去了可贵的创造力,一味地只会退缩、顺从,妥协与屈服,这是因为,长大后步入这病态社会,就被世俗的尘埃所蒙蔽,就被社会的桎梏所禁锢.所以,作者对童真世界的歌颂,实际上也是对病态社会的讨厌与憎恶.
虽然,这是一首童真世界的赞歌,但这首赞歌带着苦涩味.作者知道,这个黄金的儿童时代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儿童的长大成人而消逝.为了挽留这黄金时代,他把孩子们的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生活作为他作画的题材,结集成册,企求略微保留一点“春的痕迹”.但是,到孩子们懂得他的“这片心意”时,都已推动了童心.因此他一方面对童真世界加以赞美,一方面又为童真世界的终究要逝去感到悲哀.文章结尾时,作者无可奈何地叹道:“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所以,这又是一首悲怆的赞歌.
丰子恺的散文与他的绘画一样,追求一种深沉朴素、单纯明快的风格.他不追求词藻的繁华绚丽,而是“寄至味于淡泊”,通过素淡隽永的文字表达深婉的情致.在这篇散文中,他描述孩子们的言行,如数家珍,娓娓而谈,质朴而明朗,“其词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显得极其朴素自然,读着它就如在听作者叙说家常,感到十分亲切.同时,作者的语言又是十分精炼简洁,尤其在讲述孩子们的天性时,一两句话就画出了孩子们的一个举动.由于作者是个画家,其绘画的艺术素养也不能不影响他的散文风格,因此,在文中,其语言
40
的形象性也十分明显,他在描绘孩子们的举动时,每一句话都可以想象出一幅图画.所以读了这篇代序,如果不看画册,《子恺画集》的内容也可以从文章中略知一二,这正是语言形象化的结果.
散文的语言质朴无华,简洁形象,但作者的感情却是真挚深沉的.
散文中直呼孩子们的名字,用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这种叙述方式,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使读者感到作者似乎在与一群孩子诉说自己的真情实感.在自谴自责压抑孩子们的创造力的过错时,作者分别呼喊着阿宝、瞻瞻、软软的名字,一面诉说自己的过错,一面又揣摩孩子们的心理,这是一种你父子(女)之间的情感交流,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1年前

1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6 q. 0.071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