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能北秀》译文高中课本中的 同志们、、、、

yannim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ahdong007 幼苗

共回答了23个问题采纳率:91.3% 举报

参考译文:世人都流传着“南能北秀”的说法,却未能知道根本的缘由.神秀禅师,在南荆府当阳县玉泉寺担任住持修行;慧能大师,在邵州城东三十五里的曹溪山修行.佛法均属一个宗派,因为传人居住一南一北,所以就有南北流派.为什么又有渐悟和顿悟的区别?佛法只有一种,人领悟佛法有慢有快,领悟慢的,就采用渐悟的方法,领悟快的,就采用顿悟的方法.佛法本身没有顿和渐的区别,但是因为人的根器有迟钝和敏捷的区别,所以才有了渐、顿之称.
4.《南能北秀》内容分析
弘忍定居于黄梅双峰山中,门下人才很多.
慧能继承了他的衣钵,先在南方隐居,后到曹溪的宝林寺弘法;
神秀虽然没能继承衣法,但也在佛法上有相当的造诣,弘忍死后,为武则天所召,传教于北方的当阳县玉泉寺.
由此形成南北二宗,称为“南能北秀”.
这种划分的依据,一是地域上的不同,
二是悟道方式的不同.慧能一系信奉《金刚经》而强调顿悟,认为应该单刀直入,“直指人心”;而神秀一系则信奉《楞严经》,强调渐悟,认为要达到觉悟,必须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像扫除灰尘一样,慢慢地扫除心灵上的种种障碍.
课文对这种认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指出虽然南北地域不同,实际上他们的师承是一致的,都是弘忍所传的禅法,在对于人的心性的认识上,他们是一致的,即都认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不变的真性,而众生因迷妄颠倒不能觉悟.而从悟道方式上看,虽然侧重点不同,却是互为补充的.
课文说,“法即一种,见有迟疾,见迟即渐,见疾即顿”.这“法即一种”所说的“法”,就是众生本具有的自性清净心.因为众生的清静佛性一向为迷妄所覆盖,只有消除妄念,真性才能显露出来.但是由于人的领悟能力有迟有疾,领悟力差的可以通过渐修使其慢慢领悟,而领悟力强的则可以引导其瞬间领悟,也就说要因材施法.
实际上,法本身并没有顿渐之分,因为人的觉悟都是刹那之间的事情,只是因为人的根器利钝不同,觉悟之前的过程和方式才有了不同.

1年前

5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6 q. 0.016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