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普陀区三模)如图所示,平直木板AB倾斜放置,板上的P点距A端较近,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由A到B逐渐减小

(2013•普陀区三模)如图所示,平直木板AB倾斜放置,板上的P点距A端较近,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由A到B逐渐减小,先让物块从A由静止开始滑到B.然后,将A着地,抬高B,使木板的倾角与前一过程相同,再让物块从B由静止开始滑到A.上述两过程相比较,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有(  )
A.物块经过P点的动能,前一过程较小
B.物块从顶端滑到P点的过程中因摩擦产生的热量,前一过程较少
C.物块滑到底端的速度,前一过程较大
D.物块从顶端滑到底端的时间,前一过程较短
hyacinyh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kafeiggw9 花朵

共回答了21个问题采纳率:95.2% 举报

解题思路:物块下滑过程中重力做正功,滑动摩擦力做负功,第一过程中沿斜面向下的合力是逐渐增大,第二过程是合力是逐渐减小,分析两个过程合力做功的关系,根据动能定理研究两个过程经过P点的动能关系和滑到底端的速度关系.根据功的计算公式比较摩擦生热的多少.运用作v-t图象的方法比较时间的长短.

A、先让物块从A由静止开始滑到B,又因为动摩擦因数由A到B逐渐减小,说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在整个过程中都大于摩擦力.也就是说无论哪边高,合力方向始终沿斜面向下.物块从A由静止开始滑到P时,摩擦力较大,故合力较小,距离较短;物块从B由静止开始滑到P时,摩擦力较小,故合力较大,距离较长,物块从A由静止开始滑到P时合力做功较少,所以由动能定理,P点是动能较小;由B到P时合力做功较多,P点是动能较大.故A正确;
B、由E=fs得知,无法确定f做功多少.故B错误;
C、由动能定理,两过程合力做功相同,到底时速度大小应相同.故C错误;
D、采用v-t法分析,第一个过程加速度在增大,故斜率增大,如图1,第二个过程加速度减小,故斜率变小,如图2,由于倾角一样大,根据能量守恒,末速度是一样大的,而总路程一样大,图象中的面积就要相等,所以第一个过程的时间长;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点: 动能定理的应用;功能关系.

考点点评: 本题关键要分清楚合力的变化情况,来确定合做功情况,然后根据动能定理和速度图象进行判断.

1年前

1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7 q. 0.420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