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的第一段分为三节,怎样分?

《鱼我所欲也》的第一段分为三节,怎样分?
紫雨冰眸 1年前 已收到6个回答 举报

简单自组织 幼苗

共回答了17个问题采纳率:94.1% 举报

第一层(从开头到“舍生而取义者也”):提出本文的论点.作者先讲一个生活常理,即在鱼和熊掌不可以同时得到的情况下,一般要“舍鱼而取熊掌”,以这个生活常理为喻,自然地引出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的结论,这也是本文的主旨.
第二层(从“生,亦我所欲也”到“是故所恶有甚于死者”):对论点进行具体的分析与阐释.第一层中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引出论点,虽然很巧妙,但比喻毕竟不是严密的论证,第二层就直接对论点进行较深入的分析与阐释了.
作者先从正面来讲:虽然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是,因为我所喜爱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虽然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是,我所厌恶的东西还有甚于死亡的,因此即使是死亡之患,我有时也不避开它.这里所说的“甚于生者”就是指“义”;所说的“甚于死者”就是“不义”.于是,为了“义”,可以“舍生”;即使死掉,也不做“不义”的事.
接着,作者又从反面来申述观点: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厌恶的东西没有超过死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死亡之患的办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这里隐含的意思是,一旦将爱惜生命和惧怕死亡发展到极端,那么在生命受到考验的时候,人的行为就会失去准则,做出让人不齿的事情来,最终,人的价值和尊严丧失殆尽.因为暗含了这样的意思,因此,“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这两句话,具有警醒人心的作用.
第三层(“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进一步指出,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之所以只有“贤者”才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贤者”能够保有“本心”而已.

1年前

1

_大卫 幼苗

共回答了1个问题 举报

一:鱼,我所欲也........舍身而取义者也
二:生亦我所欲.........所恶有甚于死者
三:非独贤.....勿丧耳

1年前

2

tianyaclub14 幼苗

共回答了13个问题采纳率:84.6% 举报

鲜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如果)两样东西不能一齐得到,(只好)放弃鲜鱼而要熊掌。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生命和正义不能够同时得到,(只好)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生命本是我喜欢的,(可我)喜欢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肯干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本是我厌恶的,(可我)厌恶的东西还有比死亡更厉害的,所以(遇到)灾祸也不躲避呀。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

1年前

2

kekeningmeng 春芽

共回答了17个问题采纳率:94.1% 举报

鱼,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者也 以生活常理为喻 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舍鱼取熊掌;当生和义不可兼得时,舍生取义
生亦我所欲也……所恶有甚于生者 正反对比论证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贤者能勿丧耳 贤者能保有本心

1年前

1

洋外出打 幼苗

共回答了1个问题 举报

一:鱼,我所欲也........舍身而取义者也
二:生亦我所欲.........所恶有甚于死者
三:非独贤.....勿丧耳
我是初三学生,刚学,肯定对.呵呵^O^

1年前

0

lianyun0518 幼苗

共回答了2个问题 举报

宁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自己却去做这种事:这种不符合礼义的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他的本性。a

1年前

0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21 q. 2.641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