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1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

如图1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目的是______;
(2)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______.
(3)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关系.
(4)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5)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
(6)晶晶站在平面镜前,看到镜中自己的像,当她走近镜子时,镜中的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小明在实验中,测出一组物距和像距相等,就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老师说这样得到结论不合理,你认为理由是______.
(8)图2中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正确的是______
(9)根据你的实验过程和得到的结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像的大小与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有关
B.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
C.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
D.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能在玻璃板后成一实像
(10)好学的小军做完实验后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自己在镜中的像是正立的,可岸边树木在水中却成倒影,这是因为______.
闪粉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911005 幼苗

共回答了17个问题采纳率:100% 举报

(1)①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②为了确定像的位置,让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既能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实验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
(2)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蜡烛成的像不与蜡烛重合,所以有可能找不到像.
(3)在实验中用到刻度尺,但尺并不是测量像、物的大小用的,而是测像到镜的距离、物到镜的距离,然后比较二者关系用的.
(4)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只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
(5)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光屏不能接收到的烛焰的像,所以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6)因为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因此当她走近镜子时,镜中的像始终与物体等大,即镜中的像不变.
(7)通过实验总结实验结论时,要进行多次实验,总结的实验结论才具有普遍性,只有一次实验,实验次数太少,结论很具有偶然性.
(8)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我们可以选取“F”上几个特殊点,用刻度尺去找到其关于镜面对称点.也可将像将“F”沿镜面这条线对折,能重合的就是正确答案,故C正确.
(9)根据实验过程和和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
A.像的大小与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无关,故A错误;
B.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故B正确.
C.因为平面镜成虚像,所以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像不会成在光屏上,故C错误.
D.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能确定虚像的位置,故D错误.
(10)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像关于镜面对称,平面镜是竖直放置,与自己的位置是平行关系,所以自己在镜中的像是正立的;
而岸边树木在水中却成倒影,是因为水面与岸边树木的位置是垂直关系,根据物像关于镜面对称,可知岸边树木在水中却成倒影.
故答案为:(1)较黑暗;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有可能找不到像;
(3)到平面镜距离的;
(4)大小;
(5)不能;
(6)不变;
(7)实验次数太少,结论具有偶然性;
(8)C;
(9)B;
(10)水面与岸边树木的位置是垂直关系.

1年前

7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6 q. 0.022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