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一句话的理解“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如何理解【注意,不是翻译】他说的是“我”领那万钟俸禄,还是穷乏者领

《鱼我所欲也》一句话的理解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如何理解【注意,不是翻译】他说的是“我”领那万钟俸禄,还是穷乏者领万钟俸禄?如果是”我“.那我为什么要因为“得我”就领呢?
冰点_天使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hc_liu2813 幼苗

共回答了26个问题采纳率:96.2% 举报

联系上下文,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如今却为了所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了它.
所以,这里应该是”我“接受了万钟的俸禄
这是一个反问句式的前提,楼主你应该整段连起来看.
作者实际上是不接受这种的: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请注意看后面两句.翻译过来是,这种行为不可以停止吗?这是丧失了本性的做法啊.
可以看出,如果作者接受了俸禄,就是丧失本性的,他本人也希望这种行为可以停止

1年前 追问

2

冰点_天使 举报

所以是为了虚荣心才接受么,那前一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的解释“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万钟俸禄)”如何理解

举报 hc_liu2813

首先,你可以去了解一下孟子的性善论 不管是不是因为虚荣心接受,或是其他荣华富贵,都是不可取的,有些东西可以凌驾生死,比生死更重要,这就是“维持本心” 这篇文字就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他从人应如何对待自己的欲望入手,在生与死、利与义、守义与失义等方面,层层深入、正反对比地论证了义重于生,必须舍生取义。所以,主旨就是道义为上,甚至不惜生命。 那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是对比论证,是一种论证方法,和前半句的“乡为身死而不受” 对比,从前不接受,如今接受了,丧失了道义。因为想让穷人感激自己而 俸禄,这是没有道义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要停止。对比的方式来强调这种做法不可取。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7 q. 0.040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