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眉山模拟)CCS 技术是将工业和有关能源产业中所生产的CO2进行捕捉与封存的技术,被认为是拯救地球

(2012•眉山模拟)CCS 技术是将工业和有关能源产业中所生产的CO2进行捕捉与封存的技术,被认为是拯救地球、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其中一种以天燃气为燃料的“燃烧前捕获系统”的简单流程图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回答下列问题:

(1)CH4在催化剂作用下实现第一步,也叫CH4不完全燃烧,1gCH4不完全燃烧反应放出2.21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2)第二步中进行的反应为:CO(g)+H2O(g)⇌CO2+H2(g);△H=-41kJ•mol-1,仅改变下列条件,不能使正反应速率增大的是______.
A.升高温度B.增大密闭容器的容积C.使用催化剂D.增大压强
(3)设该系统每步均按上述转化完全进行,作氧化剂的物质有______种.最终分离得到的n(CO2):n(H2)=______.在实际生产中,得到n(CO2):n(H2)比值偏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4)储氢合金LaNi5H6是常见镍氢电池的负极材料,其电池反应通常表示为:LaNi5H6+6NiO(OH)⇌LaNi5+6Ni(OH)2,放电时正极反应为______,充电时阳极周围PH值将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紫的拘谨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dreamswill 花朵

共回答了20个问题采纳率:75% 举报

解题思路:(1)根据流程图可知甲烷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依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写出,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对应焓变;
(2)根据升温、加压、增大浓度、使用催化剂等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来解答;
(3)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为氧化剂;根据2CH4(g)+O2(g)=2CO(g)+4H2(g);CO(g)+H2O(g)⇌CO2+H2(g);求解n(CO2):n(H2)并分析原因;
(4)放电时,LaNi5H6中H元素被氧化,为电池的负极,NiO(OH)被还原,为电池的正极,充电过程为放电过程的逆反应,充电时阳极周围PH值将减小,据此分析解答.

(1)根据流程图可知甲烷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1gCH4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放热2.21kJ,16g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热量16×2.21kJ=35.36KJ,16g甲烷为1mol,则甲烷不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H4(g)+O2(g)=2CO(g)+4H2(g)△H=-70.72kJ•mol-1
故答案为:2CH4(g)+O2(g)=2CO(g)+4H2(g)△H=-70.72kJ•mol-1
(2)A.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B.增大密闭容器的容积因体积增大,单位体积活化分子的数目减少,反应速率减慢;C.使用催化剂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D.增大压强,因体积缩小会增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单位体积活化分子的数目增多,反应速率加快;
故选B.
(3)第一步反应2CH4(g)+O2(g)=2CO(g)+4H2(g),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降为一氧化碳中的-2价,所以氧气为氧化剂;第二步CO(g)+H2O(g)⇌CO2+H2(g)水中的氢元素从+1价降低为氢气中的0价,水是氧化剂,第三步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氧化剂共2种;
假设有2mol甲烷参加反应,根据第一步反应2CH4(g)+O2(g)=2CO(g)+4H2(g),生成2mol一氧化碳和4mol氢气,根据第二步CO(g)+H2O(g)⇌CO2+H2(g),2mol一氧化碳参加反应,生成2mol二氧化碳和2mol氢气,所以最终生成2mol二氧化碳和6mol氢气,n(CO2):n(H2)=1:3;
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实际生产中,得到n(CO2):n(H2)比值偏高,可能的原因是:甲烷有部分完全燃烧,或空气中带入CO2
故答案为:2; 1:3; 甲烷有部分完全燃烧,或空气中带入CO2
(4)放电时,LaNi5H6中H元素被氧化,为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为LaNi5H6+6OH--6e-=LaNi5+6H2O,原电池正极NiO(OH)被还原,生成Ni(OH)2,电极反应为6NiO(OH)+6e-+6H2O=6Ni(OH)2+6OH-,充电过程为放电过程的逆反应,充电时,阳极发生反应6Ni(OH)2+6OH--6e-=6NiO(OH)+6H2O,c(OH-)减小,所以充电时阳极周围pH值将减小,
故答案为:6NiO(OH)+6H2O+6e-=6Ni(OH)2+6OH-;减小.

点评:
本题考点: 热化学方程式;化学电源新型电池;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原电池、电解池原理的理解和应用,书写电极反应是该题的难点,题目难度中等.

1年前

3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6 q. 1.224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