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活动中所选用的器材和活动过程.

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活动中所选用的器材和活动过程.

(1)在探究活动中为什么要用玻璃而不用平面镜:______;
(2)蜡烛A和B为什么要完全相同:______;
(3)如果在图a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______(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______.
(4)把蜡烛B放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将会看到图c所示的现象.这说明:______.
(5)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______
(6)小明在做实验时,发现无论如何都没能找到像的位置,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7)小明改进实验后,做出了如下数据:像到平面镜5.8厘米,物到平面镜5.8厘米,他得出了结论:像和物到平面镜距离相等.请你对小明的结论做出评估:______.
mwh888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zhqmy 幼苗

共回答了21个问题采纳率:100% 举报

解题思路:用镜子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最大的困惑就是无法确定像的位置;于是用玻璃板来代替镜子,玻璃板既能透光又能反光,既能看到玻璃板后面的物体,又能看到前面物体反射的像,所以就可以确定出像的位置了;确定的方法是拿另一只等大的蜡烛与前面蜡烛在后面成的像完全重合,第二只蜡烛所在的位置就是第一只蜡烛的像所在的位置;由于两只蜡烛完全相同,第二只蜡烛又与第一只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所以就验证了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实像可以用光屏接收到,用白纸接收不到就说明所成的像是虚像;实验时视觉感觉“近大远小”,事实上像的大小是不变的;物理实验只测一组数据具有偶然性,要使结论更具普遍性,就要改变蜡烛的位置进行多次测量.

(1)利用另一只等大的蜡烛与前面蜡烛在玻璃板后成的像重合,即确定像的位置,确定像的位置是实验的关键;
(2)像与物的大小关系不是通过刻度尺测量出来的,而是能过比较出来的;
(3)白纸相当于光屏,如果能接收到就是实像,不能接收到就是虚像;
(4)看到的现象是蜡烛B好象被点燃了一样,说明B与A的像完全重合,大小相同,又由于两只蜡烛大小相同,所以得出像出物大小相同的结论;
(5)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同,与距离镜面的远近无关,视觉的大小不影响真实的大小;
(6)可能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或者说玻璃板没有垂直于桌面放置,导致所成的像偏上或偏下,从而不会出现重合的现象;
(7)实验次数少,具有偶然性.
故答案为:
(1)为准确确定像的位置;
(2)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3)没有;平面镜成虚像;
(4)像与物大小相同;
(5)不变;
(6)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7)实验次数太少,不能以一次实验得实验结论(或一次实验数据可能具有偶然性).

点评:
本题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考点点评: 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实验过程是中考出题的热点,同学们要知道探索困惑是无法确定像的位置,采用什么器材、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能解决这个问题,玻璃板的厚度要求、放置要求如何,另选一只蜡烛的规格要求、确定像的位置的操作方法,重合说明什么问题,用其他物品代替蜡烛的优缺点分析,等等一系列探索过程问题要详细思考,力求答题精准.

1年前

5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6 q. 0.026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