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一、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文中词语的意思
悉(在第二段倒数第二句):
之(有良田桑竹美池 之 属):
遂(遂 与外人间隔)
2、用分别用一句话概括1、2两段内容.
二、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从句式上看,最后一句依次使用了____、____、____等句式,作者使用不同句式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下文连贯角度看,“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的前面,作者这样条换句序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赞美莲“出淤泥而不染”,则淤泥被世人唾弃.有人却为淤泥大鸣不平,提出了很有见地的创新思考,请你想一想,这创新思考该怎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utuzhongsheng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_洙洙_ 春芽

共回答了24个问题采纳率:95.8% 举报

一:
1.悉:都
之:的
遂:于是,就
2.第一段:写渔人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第二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花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2.含蓄地突出中心,用牡丹来衬托莲
3.这个..应该你自己想吧 我知道的也只有这么多了...

1年前

5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7 q. 0.066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