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的〔送别〕弘一法师(李叔同)

jessicezyw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隐翼青鸟 幼苗

共回答了20个问题采纳率:85% 举报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为送别朋友而赋诗,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母题.送别诗,是唐诗宋词一个重要的组
  成部分.李白《送友人》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王勃的:“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
  辛渐》)都是送别诗中千古流传的名句.至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
  别情.”与李叔同的《送别》,有许多的相通之处.
  《送别》的意象和语言,基本上是对中国古典送别诗的继承.长亭饮酒、古道相送、折
  柳赠别、夕阳挥手、芳草离情,都是千百年来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但《送别》以短短的一
  首歌词,把这些意象都集中起来,以一种“集大成”的冲击力,强烈震撼着中国人离别的“
  集体无意识”,成为中国人送友离别的一种文化心理符号.
  古代送别诗,一般都是为送别某一个朋友而写的,是确有其人.但耐人寻味的是,根据
  目前已有的资料,还看不出李叔同的《送别》是写给哪一位朋友.在我看来,《送别》并不
  是为哪个友人而写,而是一首无所明指的象征送别诗.《送别》分三段,第一段是“写景”
  ,写在长亭外、古道边送别的画面;第二段则是抒情,抒发知交零落天涯的心灵悲慨;第三
  段从文字上看,是对第一段的重复,其实不然,是文字重复而意蕴升华:经历了“送友离别
  ”,而感悟到人生短暂,犹如日落,充满着彻骨的寒意.整首歌词弥漫着浓重的人生空幻感
  ,深藏着顿悟出世的暗示.
  《送别》,实际上是李叔同以送别朋友为缘由,用无所明指的象征,传达出感悟人生、
  看破红尘的觉悟.所以,《送别》不仅仅是朋友之间挥手相送的骊歌;而是李叔同即将告别
  人间、弃世出家的“前奏曲”.
  在歌曲的翻译与填词方面,李叔同的《送别》得算是极品之作.在那部老电影《城南旧事》
  中,《送别》一曲贯穿始终.影片一开篇便是笙与竖琴的《送别》曲,之后片中的每一段离
  别都会响起这段主题音乐,“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歌声,配合着片中晕黄的画
  面,中国式的离情别绪被这首有着浓郁中国风味的歌曲巧妙、含蓄地喧染.大概不会有很多
  人想到,《送别》的作曲其实并不是李叔同,而是美国人奥德威,原曲名叫《梦见家和母亲
  》,典型的美式直白风格.日本文学家大童球溪后来给这首歌填上了日本歌词,改名叫《旅
  愁》,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听到此曲后非常喜欢,翻译成中文,又在7年之后,重新填上了
  新词,就是《城南旧事》所用的版本.长亭,古道,晚风,芳草,夕阳,竹笛,浊酒,寒梦
  ,写尽离别愁,思乡情,颇有元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风.夕阳西
  下,断肠人在天涯”的风韵.因此,后来李叔同的《送别》曲被广泛传唱,而奥德威的原曲
  却渐渐被人遗忘了,某次美国一个少年合唱团来中国访问,就专门献唱了两首用中文演唱的
  曲目,一首是《茉莉花》,另一首便是《送别》.连奥德威的家乡人都已把《送别》当成了
  “中国造”,可见李叔同词作的强大魅力.

1年前

1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7 q. 0.028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