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中”也”所表达的语气做分别解说(马说)

对文中”也”所表达的语气做分别解说(马说)
对文中”也”所表达的语气做分别解说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3安求其能千里也?
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不以千里称也
raoyuanjian 1年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眸梦若水 春芽

共回答了19个问题采纳率:78.9% 举报

《马说》中的五个“也”字
“也”是个常见的文言虚词,大多置于句末表示说话人的语气,有时也放在句中表示短暂的停顿,用来提醒读者注意下面将要说到的内容.这些用法看起来很平常,但运用恰当,也能表达出某些微妙的意思,引起读者的回味.《马说》中的五个“也”字就是如此.
这篇文章共分三段,每段最后一句都用“也”字收住.这三个“也”尤其值得品评,它们所表达的语气是由各段的内容决定的,同时又反转过来表达了作者在叙述这些内容时的感情状态.第一段主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即“伯乐不常有”,而写得有声有色的却是千里马被埋没的情形,即“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这一形象的概括已经显出作者的愤愤不平之意;最后用“不以千里称”作结,再着一个“也”字,更流露出无限痛惜的感情.第二段从千里马的特点出发进一步揭示它的才能得不到施展的原因,把责任归于“食马者”的无知,然后步步紧逼,到段末再用反诘句“安求其能千里也”,把作者愤怒谴责的感情发展到高潮.而这句话中的“也”字,不仅凝聚着作者这种强烈的感情,而且包含着诉诸读者的正义感的意图.第三段是全文的总结,作者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把“真无马”和“真不知马”对照起来,“无马”一句用“邪”字轻轻带过,而“不知马”一句则用“也”字收住,其间固然有作者的痛切之感,而对“食马者”的深刻嘲讽也跃然纸上了.
以上三个“也”字,都跟文章的全局有关,从某种意义上看,也可以说是全篇脉络的标志,是应当反复推敲的.剩下的两个“也”字都在行文中间:一个在句末,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中的“也”字,这是作者故作顿笔,有暂时了结,不再说下去的意思,可以省却一些无用的话.另一个在句中,即“是马也,虽有……”中的“也”字,则显然是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所造成的难堪的后果.
我们要体会“也”字(包括其他虚词)的这些微妙作用,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朗读课文.要努力读出语气,读到烂熟于胸,好像其中的句句话都出于自己的口,再来体会就不难了.

1年前

10

2942004 幼苗

共回答了2个问题 举报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

1年前

2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7 q. 5.795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