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篇第十三 恭是什么意思

459751724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爱小雪4 幼苗

共回答了20个问题采纳率:95% 举报

恭:致敬也(这是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的解释.)
恭敬、谨慎的态度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论语 学而》
言而有信, 也含仁义, 那么说出的话就会有人照作去做, 谦恭礼让有礼道, 耻辱就会远离你, 所作所为, 言语行动不众叛亲离, 那么族人就会向你学习.
信,所要遵守的诺言;近,符合;义,《礼记·中庸》:“义者,宜也”,依然是符合于礼;复,实践诺言,朱熹《论语集注》:“复,践言也”,正是此意。“信近于义,言可复也”之意就是:所守的诺言如果符合于义,那么所说的话就能够兑现。我们换一种说法就是:言之和义,始可信矣。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是指恭敬、谨慎的态度符合于礼,就不致遭受到耻辱。“远”在此处是使之远离之意,可理解为避免。“耻”、“辱”二字其实是一个意思,按《说文解字》的说法:耻既是辱,辱既是耻。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的“因”字是有争论的。有人认为此处的“因”通“姻”,那么“因不失其亲”就是“与之婚姻的都是可亲之人”,这种说法有些牵强。“因”字在此应解作“依靠”,“因不失其亲”既所依靠的都是关系亲近的人。“宗”在此处为“宗而主之”的意思。这句话是说:(由于)依靠的都是关系亲近的人,(这个人)也就可靠了。

1年前

9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6 q. 0.050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