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写好文章

郭彦青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无言留涩 幼苗

共回答了23个问题采纳率:82.6% 举报

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感受和经验,我本人的体会是,文章不是学来的,是作者对生活感悟的总结和写照.它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只有细心体味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善于总结生活中的磨难,才有可能写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善于观察生活中不易被别人察觉的事情,即使用再平实的语言,也可以写出不朽的美文.
写文章还要避免以下一些误区,不要一味地认为大量阅读名人名著就可以写出读者认可的好文章.当朋友们名著看得太多了的时候,自己再动手写出的文章,别人怎么看,怎么象剽窃来的.其实可能完全出自作者原创,但由于作者的思维和写作笔法已经深受名人名著的影响,写作思路和修辞方法等,都会情不自禁地效仿和贴近名人名著的风格,失去了自己原创文章的风格魅力.没有了原创文学鲜明的个性,就好比一个人没有灵魂一样,让人读着乏味,总觉得好像看过了似的感觉.
但是,又不能不阅读大量的书籍,俗话说的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名人名著,可以让我们了解名家是怎样通过巧妙的布局和奇特的构思,独到的修辞方法、非凡的语言、语句运用和驾驭能力,才创作出让读者看后拍案叫绝的好文章的.一本让广大读者爱不释手的好书籍,没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写不出来的.通过大量阅读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好文章,可以学习和汲取作者的精湛的修辞方法和创作经验,对我们今后自己动手写文章都受益匪浅.通过阅读名人名著,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化底蕴,掌握和驾驭语言能力,丰富我们匮乏的词汇,为今后我们自己动手写文章打下一个良好的文字功底.通过阅读大量文章,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今中外的风土人情、历史渊源和变迁,这样在我们写文章时候就显得内容饱满,不空洞.要想写出好文章,还要对事物的属性有一个准确的判断,这样在描述和形容的时候就更形象、贴切,大大地提高了文学作品的渲染力和渗透力.
人,活就活个精、气、神,一篇好的文章也是这样.缺乏精、气、神的文章,没有生命力,显得枯燥、呆板使人读来有念经的感觉.精,就是语言和要表达的中心思想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炼,一篇没有内容,又长篇大作、废话连篇的文章、即使辞藻再华丽,也很难抓住读者的心,反而给人虚华不真实感.气,是指作者的笔法的运用和与读者互动程度,同样叙述一件事情,有气质的文章能与读者共鸣互动,让读者看后意犹未尽,欲罢不能、引人入胜;没有气质的文章,让人“读之无味,弃之可惜”给读者吃鸡肋的感觉.神,更是文章的精髓,贯穿文章的始末,它是文章的最核心部分,不但要有中心事物,还要用生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表述,它是引人入胜的源泉,也是作者要表达思想的载体,没有“神”的文章算不得文章,充其量是一堵文字堆砌的“残垣”.
一篇好的文章,坚决杜绝有其他名人名著的“痕迹”和修辞倾向,绝对避免有抄袭、剽窃之嫌.不管它要表达的内容是喜、怒、哀、乐,通体语言使人读起来流畅、奇丽,布局要合理,构思要巧妙,才能凸显文章的整体美感,让人读来美不胜收.一篇好的文章,能使人读后心灵有一种震撼和升华,和作者形成互动局面,有效地在作者与读者之间建立起一座感情的桥梁.只有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正在经历的经历,才道出了作者的思想,或许才能算一篇好的文章.
想写一篇好的文章,还要作到,文章不能有太大的跌宕和悬念,要给读者充分的心里感受空间,让读者在思想上有接受的过程,不使读者感到突然,要使读者与作者在心灵上和谐互动.刻意制造的悬念,不一定就能抓住读者的好奇心,有时候读者还一时无法理解和接受,更有甚之是容易使读者无法看懂,弄巧成拙,无疑拉大了读者和作者之间的距离.要想写出一篇好的文章,作者要善于掌控文章的整体布局和走势,灵巧运用文章的情节变化,对调动读者的思想情绪做到游刃有余,写文章还要做到添加适当、删减有度,力求文章用词的准确、生动、形象.

1年前

6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6 q. 0.008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