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研究在大豆种子萌发和生长过程中糖类和蛋白质的相互关系,某研究小组在25℃、黑暗、无菌、湿润的条件下萌发种子,然后测定

为了研究在大豆种子萌发和生长过程中糖类和蛋白质的相互关系,某研究小组在25℃、黑暗、无菌、湿润的条件下萌发种子,然后测定在不同时间种子和幼苗中相关物质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1)在观察时间内,图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是______.总糖含量变化是______,蛋白质含量的变化是______,由此可推测糖类和蛋白质的关系是______.
(2)如果在同样条件下继续培养,预测图中曲线的最终变化趋势是______,其原因是______.
(3)在上述定量测定之前,进行了蛋白质含量变化的预测实验,请填充实验原理.判断实验步骤中画线部分是否正确,并更正错误之处;若正确,则无需更正.并写出实验结果.
①实验原理:蛋白质______,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②实验步骤:
Ⅰ:将三份等量大豆种子分别萌发1、5、9天后取出,各加入适量蒸馏水,研碎、提取、定容后离心得到蛋白质制备液.
Ⅱ取3支试管,编号1、2、3,分别加入等量的萌发1、5、9天的蛋白质制备液.
Ⅲ:在上述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

a:______.b:______.
③实验结果:______.
janegao999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mypreciouss 幼苗

共回答了16个问题采纳率:93.8% 举报

解题思路:本题从曲线图分析大豆种子萌发和生长过程中糖类和蛋白质的相互关系,理解和其他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对蛋白质鉴定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分析图中曲线可看出:可溶性糖先上升,后保持相对稳定;蛋白质与总糖含量的变化是相反的关系,即总糖量下降,而蛋白质的量上升,说明了糖可以转化成蛋白质.

(1)分析图中曲线可看出:可溶性糖先上升,后保持相对稳定.总糖量下降,蛋白质的量上升,可推测糖可以转化成蛋白质.这一转化过程发生在糖类氧化分解的过程中,某些中间产物,如丙酮酸等经过转氨基作用生成相应的非必需氨基酸.
(2)由于培养条件是无光,萌发的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身所含有的有机物会逐渐下降,表现为曲线下降.
(3)①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可利用颜色深浅判断蛋白质含量.
②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是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0.1 g/mL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均匀,再滴加双缩脲试剂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硫酸铜溶液).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反应不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③根据曲线可知萌发9天种子中蛋白质含量最多,颜色最深,其次是5天,萌发1天种子中蛋白质含量最少,颜色最浅.
故答案为:
(1)先增加,然后保持相对稳定  下降  上升  糖类可转变为蛋白质
(2)下降  黑暗条件下无光合作用并且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
(3)①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②a: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
b:直接观察颜色变化
③1、2、3号试管中紫色依次加深

点评:
本题考点: 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检测蛋白质的实验;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考点点评: 本题综合性较强,综合考查了物质代谢、个体发育、物质鉴别、实验分析以及识图能力.

1年前

4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7 q. 1.352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