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下图是甲和乙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曲线:

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下图是甲和乙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曲线:
(1)图1所示曲线上M点的含义是______.
(2)甲乙的混合溶液,为了得到纯净的甲物质,往往采取______的方法.
(3)5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甲和乙固体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溶解后,恢复至50℃,其结果如图2所示.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填字母)
A.烧杯①中溶解的是甲,烧杯②中溶解的是乙;
B.烧杯②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都有可能将烧杯①中固体全部溶解;
D.若将烧杯①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flyzqm521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gcy1232 花朵

共回答了25个问题采纳率:100% 举报

解题思路:(1)曲线中交点的含义表示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可以据此解答;
(2)据二者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分析提纯甲的方法;
(3)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和相互转化方法,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考虑.

(1)曲线中交点的含义表示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M点的意义为:t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
(2)由图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甲乙的混合溶液,为了得到纯净的甲物质,可采取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3)A、由图示可知:烧杯①中有固体剩余,烧杯②中溶解的是乙,该温度下烧杯①中物质的溶解度小于烧杯②中物质的溶解度,但无法确定是何种物质,故错误;
B、由图示可知,烧杯②中物质全部溶解,全部溶解可能刚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故错误;
C、由图示可知: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使烧杯①中固体全部溶解,可以采用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的方法,正确;
D、将烧杯①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用加溶剂和升温的方法,若用升温方法,此时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增大,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故错误;
故答案为:(1)t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
(2)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3)C.

点评:
本题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考点点评: 此题是对溶解度知识的考查,解决的关键是利用溶解度的知识对溶液进行分析,并利用降温使溶质析出的相关知识进行解题的探讨.

1年前

4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7 q. 1.658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