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汉阳区二模)溶液的应用非常广泛K2CO3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如下:

(2013•汉阳区二模)溶液的应用非常广泛K2CO3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如下:
温度/℃ 20 30 50 60 80
溶解度/g K2CO3 110 114 121 126 139
KNO3 31.6 45.8 85.5 110 169

(1)图1中能表示KNO3溶解曲线的是______(填“甲”或“乙”)
(2)曲线上M点的含义是______.
(3)4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硝酸钾和碳酸钾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恢复至40℃,其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
A.烧杯①中溶解的是KNO3,烧杯②中溶解的是K2CO3
B.烧杯②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若将烧杯①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D.将得到的烧杯②中溶液降温至20℃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gukl413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happy范 幼苗

共回答了15个问题采纳率:86.7% 举报

解题思路:(1)比较甲乙的溶解度变化趋势结合图中表格数据可以作出判断;
(2)曲线中交点的含义表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可以据此解答;
(3)根据40℃时碳酸钾的溶解度结合溶解度的定义进行解答;

(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知道,在温度较低时硝酸钾的溶解度较小,结合图中的两条溶解度曲线可以知道甲表示的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2)曲线中交点的含义表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M点的意义为: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3)A、根据表中数据可知40℃是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钾的溶解度,所以4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硝酸钾和碳酸钾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恢复至40℃,①中有未溶解的固体,说明烧杯①中溶解的是KNO3,烧杯②中溶解的是K2CO3,故A正确;
B、烧杯②中没有未溶解的固体,所以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故B错误;
C、若将烧杯①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这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C错误;
D、将得到的烧杯②中溶液降温至20℃时,如果没有晶体析出,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正确.
故答案为:(1)甲;(2)在t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3)AD.

点评:
本题考点: 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考点点评: 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和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以此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年前

10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6 q. 0.031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