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甲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______cm.

(1)如图甲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______cm.
(2)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乙所示.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______s,平均速度为______m/s.
(3)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她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
艾姆雷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h_kgt157fs3_0fc 幼苗

共回答了17个问题采纳率:88.2% 举报

解题思路:(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读数时视线与物体末端所对刻线相垂直,注意最终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求出小球在两位置照片间隔数,可求出时间t;由图示刻度尺测出AD间的距离s,第一问已经求出时间t,由平均速度公式可求出小球的平均速度;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利用转换法把微小振动放大,把发声体的振动转换成一些较明显的小物体的振动.

由图知:
(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读数时视线与物体末端所对刻线相垂直,所以正确的是B;
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在2.4cm和2.5cm之间偏向2.4cm一侧,估读为2.43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2.43cm;
(2)A与D间有3个间隔,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的时间t=3×0.1s=0.3s.
由图可知,A与D间的距离s=30cm=0.3m,则平均速度v=[s/t]=[0.3m/0.3s]=1m/s;
(3)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桌子是较大的物体,发声时的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观察小纸屑的振动来判断桌子是否振动.
故答案为:
(1)B;2.43;
(2)0.3;1;
(3)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观察小纸屑的振动来判断桌子是否振动.

点评:
本题考点: 刻度尺的使用;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声音的综合利用.

考点点评: 此题考查了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时间的确定及平均速度的计算和声音产生的条件及转换法的应用,知识点分布较分散,但都是基本技能、规律、方法的考查,难度不大.

1年前

3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7 q. 0.115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