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材料,完成小题。(10分)

阅读文言文材料,完成小题。(10分)
神、理、气、味者,文之精也;格、律、声、色者,文之粗也。然苟舍其粗,则精者亦胡以寓焉。 学者之于古人必始而遇其粗中而遇其精终则御其精者而遗其粗者文士之效法古人莫善于退之尽变古人之形貌 ,虽有摹拟,不可得而寻其迹也。其他虽工于学古而迹不能忘,扬子云、柳子厚于斯盖尤甚焉,以其形貌之过于似古人也。
选自姚鼐《古文辞类纂·序》
小题1:用斜线(/)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学 者 之 于 古 人 必 始 而 遇 其 粗 中 而 遇 其 精 终 则 御 其 精 者 而 遗 其 粗 者 文 士 之 效 法 古 人 莫 善 于 退 之 尽 变 古 人 之 形 貌
小题2:姚鼐属于清代哪一个文学流派?该学派的其他代表人物还有谁?请举一例。(2分)
小题3:请根据这段文字概括姚鼐的关于学习古人的观点。(2分)
歌匠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琼楼宇玉 幼苗

共回答了19个问题采纳率:94.7% 举报

小题1:学者之于古人/必始而遇其粗/中而遇其精/终则御其精者而遗其粗者/文士之 效法古人/莫善于退之/尽变古人之形貌(每处1分)
小题1:桐城派。(1分)方苞或刘大櫆、戴名世等。(1分)
小题1:学古之道,重在因形求神,(1分)得神而忘其形。(1分)。
或者:经过先掌握形式,后掌握精神,最高的境界则是得神而忘形,游刃有余。

参考译文:神、理、气、味,是文章的精神,格、律、声、色是文章的形式。但是,如果舍弃文章的形式,那么文章的精神又依靠什么而寄托呢?学写文章的人对古人(的文章),一定是先掌握它的形式,再掌握它的精神,最后就能灵活驾驭这些精神,并舍弃这些形式。文人学习古人,没有比韩愈更出色。他完全改变了古人(文章)的形式,虽然有模仿,却无法找到它的(模仿的)痕迹。其他虽然在学习古人方面非常擅长,但痕迹却不能抹却。扬雄、柳宗元在这方面尤其突出,因为他们文章的形式在模拟古人方面有些拘泥过头。

1年前

9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7 q. 0.362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