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某同学设计的有关唾液淀粉酶的实验.

下表是某同学设计的有关唾液淀粉酶的实验.
试管编号 加入物质 水浴温度℃ 加入试剂 操作 现象
1 馒头渣、唾液 各2毫升 0 碘液 冷却搅拌 变蓝
2 馒头渣、唾液 各2毫升 37 碘液 冷却搅拌 不变蓝
3 馒头渣、唾液 各2毫升 100 碘液 冷却搅拌 变蓝
4 馒头渣、唾液 各2毫升 99 碘液 冷却搅拌 变蓝
5 馒头块、唾液 各2毫升 37 碘液 冷却搅拌 变蓝
(1)遇碘液变蓝是______的性质.A.淀粉B.麦芽糖C.蛋白质D.维生素C
(2)试管1、2、3中实验现象表明:淀粉分解的必须条件是______.
(3)试管2、4中实验现象表明:淀粉分解的必须条件是______.
(4)试管2、5中实验现象表明:口腔中牙齿咀嚼有______的作用.
(5)实验中,试管______分别是其他试管的对照实验.
chenchen530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趁我们还年轻 幼苗

共回答了22个问题采纳率:95.5% 举报

解题思路:解答此题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的方法步骤:确定变量、设置对照实验→水浴→滴加碘液→观察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入手.

(1)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
(2)(3)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实验变量是这种不同的条件.设置对照实验是说明实验结果的不同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1、2、3、4号试管与5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目的是探究淀粉的分解需要适宜的温度.
从实验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只有在温度是37℃时,试管内的淀粉遇碘没有变蓝,说明淀粉已经被分解了.此实验说明淀粉的消化需要的适宜的温度.
(4)2号试管和5号试管变量是馒头形态,馒头渣模拟的是牙齿的咀嚼作用,二者构成对照实验.5号试管中的唾液淀粉酶只能接触馒头块的一部分,不能消化全部的淀粉,遇碘会变蓝.
(5)从实验的变量可以看出,2号试管跟其他试管都只有一个变量,且2号具有淀粉分解的适宜的温度.
故答案为:(1)A;(2)适宜的温度;(3)适宜的温度;(4)消化;(5)2.

点评:
本题考点: 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考点点评: 此题考查了温度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的影响.

1年前

2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6 q. 0.032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