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抛物线y=ax2+bx+c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其中点B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线

已知:抛物线y=ax2+bx+c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其中点B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线段OB,OC的长(OB<OC)是方程x2-10x+16=0的两个根,且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2.
(1)求此抛物线的表达式;
(2)若点E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与点A、点B不重合),过点E作EF∥AC交BC于点F,连接CE.当△CEF的面积最大时,求点E的坐标,并求此时面积的最大值;
(3)若平行于x轴的动直线l与该抛物线交于点P,与直线AC交于点Q,点D的坐标为(-3,0).问:是否存在这样的直线l,使得△ODQ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wangwl12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wzg789 幼苗

共回答了18个问题采纳率:100% 举报

解题思路:(1)已知了抛物线的对称轴可以用顶点式二次函数通式y=a(x-h)2+b来设抛物线的解析式.然后根据方程x2-10x+16=0,求出B、C两点的坐标,进而可根据B、C的坐标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2)本题可通过设E点的坐标,然后列出关于△CEF的面积和E点横坐标的二次函数式,然后根据函数的性质来确定面积的最大值以及对应的E点的坐标.
(3)本题的关键是求出Q点的纵坐标,可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①当DO=DQ时,根据A、D、O的坐标可知AD=OD,那么此时AD=OD=DQ,三角形AQO为直角三角形且与△AOC相似.可根据相似比求出面积比,进而求出三角形AOQ的面积.过Q作AO边上的高QM,即可根据三角形AOQ的面积求出QM的长即Q点的纵坐标.然后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中即可求出P点的坐标.
②当DQ=OQ时,可根据三角形AQM与三角形ACO相似求出QM的长即Q点的纵坐标,然后按①的方法即可得出P点的坐标.
③当OQ=OD时,OQ=OD=3,显然这种情况是不成立的(O到AC的距离为4.8).
综合三种情况即可求出符合条件的P点的坐标.

(1)解方程x2-10x+16=0得x1=2,x2=8.
∵点B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且OB<OC,
∴点B的坐标为(2,0),点C的坐标为(0,8).
又∵抛物线y=ax2+bx+c的对称轴是直线x=-2,
∴可设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a(x+2)2+k.
∵点B(2,0),C(0,8)在抛物线上,
解得a=−
2
3,k=
32
3,
∴所求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
2
3(x+2)2+
32
3=−
2
3x2−
8
3x+8.

(2)设点E的坐标为(m,0),过点F作FG⊥x轴(AB),垂足为点G.
由(1)可得,点A的坐标为(-6,0).
∴AB=8,EB=2-m.
∵EF∥AC,
∴△BEF∽△BAC.
∴[BE/BA=
FG
CO],
即[2−m/8=
FG
8],
∴FG=2-m,
∴S=S△BCE-S△BFE=[1/2(2−m)×8-
1
2(2−m)×(2−m)=−
1
2(m2+4m−12)=−
1
2(m+2)2+8.
自变量m的取值范围是-6<m<2,
∴当m=-2时,S有最大值,S最大值=8.
∴点E的坐标为(-2,0).

(3)存在.在△ODQ中,
(Ⅰ)若DO=DQ,
∵A(-6,0),D(-3,0),
∴AD=OD=DQ=3.
∴△AQO是直角三角形.
∴Rt△AOQ∽Rt△ACO,

S△AOQ
S△SCO=(
AO
AC)2,
由(1)可知AC=10,S△ACO=24,
又∵AO=6,
∴S△AOQ=
216
25],
作QM⊥x轴(OA),垂足为点M.
则S△AOQ=[1/2×6×QM=
216
25],
∴QM=[72/25],
即点Q的纵坐标为[72/25],
由−
2
3(x+2)2+
32
3=
72
25,
解得x1=−2−
8

点评:
本题考点: 二次函数综合题.

考点点评: 本题着重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三角形相似、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构成情况等重要知识点,综合性强,能力要求较高.考查学生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1年前

10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6 q. 0.027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