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怎么用啊 有没有可以帮我解释的啊 加加图0

谈情不说爱你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rosezhm 幼苗

共回答了21个问题采纳率:85.7% 举报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曲线详细解释: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他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研究就成了心理学中被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而艾宾浩斯正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  根据我们所知道的,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的记忆和长时的记忆两种.  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那么,对于我们来讲,怎样才叫做遗忘呢?所谓遗忘就是我们对于曾经记忆过的东西不能再认起来,也不能回忆起来,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错误的回忆,这些都是遗忘.艾宾浩斯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是拿自己作为测试对象的,他得出了一些关于记忆的结论.他选用了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音节,也就是那些不能拼出单词来的众多字母的组合,比如asww,cfhhj,ijikmb,rfyjbc等等.他经过对自己的测试,得到了一些数据.  然后,艾宾浩斯又根据了这些点描绘出了一条曲线,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乙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甲组高.  而且,艾宾浩斯还在关于记忆的实验中发现,记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16.5次;为了记住36个无意义章节,需重复54次;而记忆六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平均只需要重复8次!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凡是理解了的知识,就能记得迅速、全面而牢固.不然,愣是死记硬背,那也是费力不讨好的.因此,比较容易记忆的是那些有意义的材料,而那些无意义的材料在记忆的时候比较费力气,在以后回忆起来的时候也很不轻松.因此,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关于遗忘的一种曲线,而且是对无意义的音节而言,对于与其他材料的对比,艾宾浩斯又得出了不同性质材料的不同遗忘曲线,不过他们大体上都是一致的.  艾宾浩斯发现学习有意义的材料比学习无意义的材料速度要快得多.艾宾浩斯设计了一些实验来确定各种条件对学习和保持的影响.这些研究之一是查明记无意义音节的速度与记有意义材料的速度之间的差异.为了确定这种差异,他记拜伦的《唐·璜》(Don Juan)一诗中的节段,每一段有80个音节,他发现大约需要读9次能记住一段.然后他记80个无意义音节,发现完成这个任务几乎需要重复80次.他得出结论说,无意义材料的学习比有意义材料的学习在难度上几乎达到9倍[1]  因此,艾宾浩斯的实验向我们充分证实了一个道理,学习要勤于复习,而且记忆的理解效果越好,遗忘的也越慢.   说到使用,我们一般用其与记忆相关的内容,比如背单词之类.

1年前

5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7 q. 0.203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