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如图甲所示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请你帮他完成下列问题:

用如图甲所示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请你帮他完成下列问题:
(1)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完成探究活动,虽然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这是为了能确定像的______.
(2)选取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3)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后,移去蜡烛B,在原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像.
(4)实验中,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5)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了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下一步应如何处理白纸上的信息,才能得出实验结论.
(6)将玻璃板移去,在玻璃板位置放一凸透镜,B处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烛焰像,此时蜡烛到光屏的距离是30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六毛999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intemate 幼苗

共回答了23个问题采纳率:100% 举报

解题思路:(1)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像连线与平面镜的关系.研究这些问题确定像的位置是关键.像的位置用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来确定.实验中既能看到物体A的像,又能看到蜡烛B,要采用透明的玻璃板.(2)选取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据此分析即可判断;(4)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是相等的;(5)从实验的目的: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角度分析,利用刻度尺,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分别测量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比较所得数据;(6)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之一: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可以确定凸透镜的焦距.

(1)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完成探究活动,虽然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这是为了能确定像的位置;
(2)选取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后,移去蜡烛B,在原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4)由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是相等的,所以实验中,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不变;
(5)本实验是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他们下一步应该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测出A和A′、B和B′、C和C′到镜面的距离,比较各个对应点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或将纸沿镜面所在位置对折,判断像与物得两对应点是否重合).
(6)由题意可知,当物体成一个等大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的物距等于二倍焦距等于15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7.5cm.
故答案为:(1)位置;(2)大小; (3)虚; (4)不变;(5)测出A和A'、B和B'、C和C'到像面的距离,比较对应点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或将纸沿镜面所在位置对折,判断像与物的两对应点是否重合);(6)7.5;

点评:
本题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考点点评: 明确实验器材的选择和操作目的,如为何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为何选择刻度尺、为何要使玻璃板和桌面垂直、为何要进行多次测量等,明确这些选择和操作,才能使实验进行具有目的性.

1年前

7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6 q. 0.013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