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普陀区二模)实验室用下图装置进行碳酸钠的性质实验,烧杯A中是澄清石灰水并滴加了酚酞,C中是石灰乳.实验开始前

(2012•普陀区二模)实验室用下图装置进行碳酸钠的性质实验,烧杯A中是澄清石灰水并滴加了酚酞,C中是石灰乳.实验开始前,称取10.6g纯碱置于B中,关闭开关K1打开K2,并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
①10.6g纯碱的物质的量是______;
如果加入足量的硫酸,反应中得到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请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列式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②烧杯C中并没有明显现象,为了证明B中的确产生了CO2,现将C中悬浊液进行固液分离,该分离操作除烧杯外,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写名称).过滤后滤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则滤液中的主要溶质是______,该现象______(填写“能”或“不能”)说明产生了CO2
③上述过滤后的滤渣可能存在Ca(OH)2和CaCO3.某同学为证明该两种物质同时存在,在一支试管中取少量样品,经过两个步骤完成了检验.若所有检验实验均在该支试管中进行,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所用的试剂或检验方法结论
步骤一证明______存在
步骤二证明______存在
④实验一段时间后,关闭开关K2打开K1,见到B中液体将会压入到烧杯A中,实验中可能见到不同的现象,请完成下表:
预测的反应现象B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烧杯A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中溶液产生大量的白色沉淀产生,红色不褪去.
A中溶液并没有大量的白色沉淀产生,红色褪去.
qshiny321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waa03 幼苗

共回答了15个问题采纳率:86.7% 举报

解题思路:①根据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求出碳酸钠的物质的量,并依据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求出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
②根据过滤所用仪器进行分析,过滤后滤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说明有氢氧化钙,因此不能说明是否产生二氧化碳;
③检验氢氧化钙可用酚酞试液,检验碳酸钙用稀盐酸,根据题意,所有检验实验均在该支试管中进行,所以先检验氢氧化钙,后检验碳酸钙;
④关闭开关K2打开K1时由于B中的二氧化碳的存在导致其内压强变大,根据反应现象分析B中溶质及A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①10.6g纯碱的物质的量是:[10.6g/106g/mol]=0.1mol;
设:得到CO2气体的物质的量为xmol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1 1
0.1mol x
[1/0.1mol]=[1/x]
x=0.1 mol
答: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是0.1mol.
故答案为:0.1mol;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是0.1mol;
②过滤所用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过滤后滤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说明有氢氧化钙,但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不能确定,可能生成二氧化碳,反应部分二氧化碳;也可能没有二氧化碳生成;
故答案为:玻璃棒、漏斗;Ca(OH)2;不能;
③检验氢氧化钙的操作是:取样加水溶解并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说明滤渣中含有氢氧化钙;然后继续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碳酸钙;
故答案为:
实验步骤所用的试剂或检验方法结 论
步骤一取样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证明 Ca(OH)2存在
步骤二继续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证明 CaCO3存在④关闭开关K2打开K1时由于B中的二氧化碳的存在导致其内压强变大,B中液体将会压入到烧杯A中,若A中溶液产生大量的白色沉淀产生,红色不褪去,说明烧杯A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的反应,方程式是Na2CO3+Ca(OH)2═CaCO3↓+2NaOH,说明B中反应后碳酸钠过量,另外,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所以B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钠和碳酸钠;
若A中溶液并没有大量的白色沉淀产生,红色褪去,说明B中稀硫酸过量,所以B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钠和稀硫酸,A中发生的反应是硫酸和氢氧化钙的反应,方程式是H2SO4+Ca(OH)2═CaSO4+2H2O;
故答案为:

预测的反应现象B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烧杯A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中溶液产生大量的白色沉淀产生,红色不褪去.Na2CO3、Na2SO4Na2CO3+Ca(OH)2═CaCO3↓+2NaOH
A中溶液并没有大量的白色沉淀产生,红色褪去.H2SO4、Na2SO4H2SO4+Ca(OH)2═CaSO4+2H2O

点评:
本题考点: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考点点评: 本题较为综合地考查了碳酸盐的化学性质,既考查了相关计算,又考查了实验探究,能很好的考查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年前

7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6 q. 0.024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