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出"而"的古汉语用法?

cherry籽 1年前 已收到3个回答 举报

普通枯加 幼苗

共回答了16个问题采纳率:100% 举报

1.代词
你,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
这样,此: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连词
表示并列关系: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表示递进关系: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表示承接关系: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宋· 苏轼《石钟山记》
表示转折关系: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表示假设关系:诸君而(如果)有意;瞻余马首可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助词
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虞之与虢,相恃而势.——《淮南子·人间》
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语气助词,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
4.活用词.(而是代词,活用为动词)
像,好象: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

1年前

5

sunsunrise 幼苗

共回答了1个问题 举报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 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二) 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三) 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四) 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

1年前

2

q155257351 幼苗

共回答了1个问题 举报

1是修饰,2是承接。
在古代汉语中,“而”是一个典型的连词。一般要有前后两项,且两项均为谓词性成分(所谓“谓词性成分”,如果你搞不懂,就简单理解为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短语、动词短语即可)。构成“A而B”格式。你所说的三种关系里面,修饰关系还是很好判断的。无非说的是“怎么样(A)来做(B)”。根据上下文很好区分。
承接和递进,比较棘手。我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我的语法也很一般。很多时候也...

1年前

0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8 q. 0.021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