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模式图表示“热力环流示意图”,S代表地表,则图中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气温由大到小是______.该环流位于城市与郊区之间,则甲位于______.
(2)若该图表示“北半球中纬度大气环流圈”,S代表地表,乙代表的气压带是______.①代表的风带是______.
(3)若该图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图,甲代表岩浆,③代表变质作用,那么丁岩石是______,②代表______.
(4)若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则______为海洋,人类影响较大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__(填数字序号).
(5)若该图表示“某大洋环流局部示意图”,则该海域位于______半球,②洋流为______(暖,寒)流,对沿岸地区气候具有______的作用.
东条英机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普通信箱 幼苗

共回答了24个问题采纳率:91.7% 举报

解题思路:(1)同一地点高度越高气压越低,故等压面位置越偏上气压值越低,反之越高.大气上升近地面下沉低压,大气下沉形成高压.同一水平方向上大气从高压流向低压.城市风,近地面从郊区吹向城市.
(2)以北半球为例,当大气由赤道上空向北流向极地上空时,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风逐渐右偏成西南风,流到 30°N 附近上空时偏转成了西风.这样,赤道上空的气流就不能再继续向北流向极地,而变成自西向东运行.由于赤道上空的空气源源不断流来,又不能继续北进,便在 30°N 附近上空聚集,产生下沉气流,致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在近地面,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由副热带高压指向赤道低压,大气在由副热带高压向南流动的过程中,逐渐右偏成东北风,叫东北信风.东北信风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赤道地区辐合上升.这样便在赤道与 30°间形成一个低纬环流圈.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压流出的气流,除以部分向南流回赤道外,另一部分向北流向极地低压.这支气流在北流的过程中,逐渐右偏成西南风,又叫盛行西风;与此同时,从极地高气压带向南流的气流,逐渐右偏成东北风,又叫极地东风.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这两只冷暖不同的气流在60°N附近相遇,暖而轻的西风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东风气流之上,形成副极地上升气流.上升气流到高空又分别流向副热带和极地上空.这样,形成了中纬和高纬两个环流圈.由于副极地上升气流到高空即向南北流走,致使 60°N 附近的近地面气压降低,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3)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岩浆通过上升冷凝作用形成岩浆岩.
(4)海洋水汽通过增发形成水汽,随水汽输送环节到达陆地上空,而后形成降水,形成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最终汇入海洋,形成海陆间水循环.
(5)从图可知该顺时针洋流为北半球中低纬的环流.

(1)大气上升近地面低压,大气下沉形成高压.同一水平方向上大气从高压流向低压.同一地点高度越高气压越低,故等压面位置越偏上气压值越低,反之越高.故气压由高到低排列是乙甲丙丁,气温排列是甲乙丙丁.城市风,近地面从郊区吹向城市.故甲为城市.
(2)乙为下沉为高气压带,故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甲为上升故为低压带,即为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为西风带.
(3)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故丙为岩浆岩,丁为沉积岩,乙为变质岩.岩浆通过上升冷凝作用形成岩浆岩,即为②.
(4)海洋水汽通过增发形成水汽,随水汽输送环节到达陆地上空,而后形成降水,形成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最终汇入海洋,形成海陆间水循环.甲为海洋.人类影响最大的是径流环流,即为①.
(5)从图可知该顺时针洋流为北半球中低纬的环流.故为暖流,对沿岸气候起着增温增湿的作用.
故答案为:(1)乙、甲、丙、丁甲、乙、丙、丁城市
(2)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
(3)沉积岩冷却凝固
(4)甲①(5)北暖增温增湿.

点评:
本题考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世界洋流分布规律;三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

考点点评: 借助简单的示意图,掌握水循环、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三圈环流、洋流环流等一系列循环知识点,综合性较强,知识点较多,注意知识点的灵活运用,难度适中.

1年前

2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7 q. 0.263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