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伴我行要求:1.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论语》对你的影响.2.字数1000字.※题目可自拟、各位大神帮帮忙.

grbrust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cpa197799 幼苗

共回答了23个问题采纳率:78.3% 举报

  《论语》伴我行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书》《礼》《易》《春秋》.并称“四书五经”.论语里面有的是谈求知态度,有的是谈学习方法、修身做人等.语言简练,含义深远.
  给我印像最深刻的是: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讲的是孔子的弟子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作为终生奉行的话?”孔子回答说:“大概是这样的吧,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这一句话讲的是关于修生做人的道理.
  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以上所理解的“人”是广义的,是指大众,然而《论语》诞生的那个时代“人”的定义通常是指狭义那方面,也就是指士以上的人,和“民”是相对而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前面写着的是“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是在同一句话中叙述的,很明显这里的“民”是指被剥削阶级,劳动人民.用现在的语言来说,狭义的“人”是指奴隶主,即剥削阶级,而“民”是指奴隶,即被剥削阶级,所以这句话当然也就可以理解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人际关系原则适用于剥削阶级,而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关系却未必如此.这种理解并非无稽之谈,也并非完全不具可能性,然而,众所周知,孔子是鼎力推崇“仁”之士,此处的“人”应当是指广义的.
  孔子所道出这么一句话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理.若凡事都从这个原则出发的话,很多事情都会卡在中间,难以前进.倘若两人举枪对峙,生命危在旦夕,甲为正,乙为邪,这时如果甲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岂不惨哉!甲当然不会想被杀掉,难道就不杀不想被杀的乙了么?任何道理,任何定律都是在一定条件,一定环境下才适合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然而在现实中许多人都不能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信条,一切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只顾及自身的感受,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无论是在处理人际关系,还是政治关系方面都应当毫不犹豫地认识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条经久不衰的人际关系原则的重要性.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讲的是珍惜宝贵的时光.
  1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孔于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问题, (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1年前

7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6 q. 0.029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