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者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者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孔子的“上等人““次等人““又次一等人““最下等人“的说法是否准确?为什么?
lijia222 1年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townportal 幼苗

共回答了25个问题采纳率:88% 举报

你这个几等人的理解本身不太准确.孔子这里说的是获得“知”的几种途径,“者”在这里并不能直接理解成某种人,而是某种方式.

1年前 追问

5

lijia222 举报

如果理解成"方式"的话、它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举报 townportal

如果单纯考虑他说的话本身,即便身处困境仍然不思解决,确实可以称为最下的状态了。而处于困境才想要去“学”,则是大多数人的状况,其中能有少数在陷于困境之前就去主动的“学”的人,当然可以称得上高一个层次。而他提出的生而知的状态,层次,方式,则不妨看作是一个界限。好比人赚钱,最好的当然是天下财富都归我有,这当然是不可能和不现实的,但是它作为一个界限,一个理想的状态提出来,本身并不存在问题。孔子这里的生而知也是同样,他提出了人获得“知”的方法和状态,同时把生而知作为一个理想的界限提出,是没有问题的。讲生而知是最上,并不代表孔子主张人是要追求这个生而知。最后,学并不单单只局限于读书。

大风-牛 幼苗

共回答了19个问题采纳率:84.2% 举报

fear发噶啊福尔沃特让他个人

1年前

2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8 q. 0.047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