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其结构简单,是研究生命科学的理想微生物.如图甲表示酵母菌中线粒体发生的“自噬”现象,图乙是研究酵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其结构简单,是研究生命科学的理想微生物.如图甲表示酵母菌中线粒体发生的“自噬”现象,图乙是研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线粒体增大膜面积的方式是______,从代谢的角度分析,其现实意义是______.
(2)由图甲可知,线粒体在______的条件下会损伤,由线粒体产生的一种外膜蛋白可以引起其发生特异性的“自噬”现象.“自噬”后的线粒体形成“自噬体”,并与溶酶体结合形成“自噬溶酶体”.该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______.
(3)若该酵母菌的线粒体均遭此“损伤”,则在有氧的条件下,葡萄糖氧化分解的最终产物是______,对其进行检测所需的试剂是______.
(4)如果人的精子中线粒体基因发生了突变,这种变异一般______(填“能”或“不能”)遗传给后代.
(5)某研究小组利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的研究.图中刻度玻璃管可以用来读取液面的高度(假设水压对气体体积变化的影响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
a.将10mL酵母菌培养液和10mL加热煮沸后冷却的酵母菌培养液分别加入甲、乙两个烧杯中.
b.将甲、乙两个烧杯分别放入气密性完好的两个气球中,排尽空气后分别向两个气球内注入等量且适量的氧气,扎紧气球并保持密闭状态,再分别放入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中.
c.两组装置均放入20℃恒温水浴中,从注水口注入等量的温水,调节刻度玻璃管液面至起始刻度.
d.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分析:
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因变量是______.
②在实验刚开始的短时间内,两组装置的刻度玻璃管液面均不发生变化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
③一段时间后,装有甲烧杯的装置中刻度玻璃管液面______,原因是______.
zilong407276946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gcj-sd 幼苗

共回答了17个问题采纳率:100% 举报

解题思路: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能产生大量的CO2,在进行无氧呼吸时能产生酒精和CO2.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可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1)线粒体为双层膜细胞器,其内膜通过向内凹陷折叠形成嵴,增大了内膜面积,为代谢所需的酶提供了更大的附着位点.
(2)依图可知线粒体在饥饿和光照的条件下会损伤,由“自噬”后的线粒体形成“自噬体”,并与溶酶体结合形成“自噬溶酶体”,该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一定的流动性.
(3)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若该酵母菌的线粒体均受损,即使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也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酒精在酸性条件下遇到橙色的重铬酸钾会变成灰绿色;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也会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故可用以上试剂检测无氧呼吸的产物.
(4)受精时,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且就精子本身而言线粒体集中在尾部,所以精子中的线粒体基本上不能遗传给后代
(5)①由“10mL酵母菌培养液和10mL加热煮沸后冷却的酵母菌培养液分别加入甲、乙两个烧杯中”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酵母菌是否煮沸.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两种方式中均有二氧化碳产生,但产生量相差较多,故该实验的因变量则是刻度玻璃管液面的高度.
②两组实验瓶中均有氧气,但煮沸的酵母菌因高温而死亡,不会引起气球体积变化,而未煮沸的酵母菌瓶因有氧而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和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等,气球体积不变.
③一段时间后,甲组气球中的氧气量减少,有氧呼吸减弱,无氧呼吸逐渐加强,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但产生二氧化碳,使得气球体积增大,导致刻度玻璃管液面上升.
故答:(1)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大内膜表面积,为催化有氧呼吸的酶提供更大的附着面积
(2)饥饿和光照一定的流动性.
(3)酒精和二氧化碳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和澄清的石灰水
(4)不能
(5)①酵母菌是否煮沸刻度玻璃管液面的高度.
②甲中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相等,气体体积不变
乙中酵母菌死亡,不能进行细胞呼吸.
③上升 甲中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使气球体积增大

点评:
本题考点: 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分析、判断、推理能力及实验能力.

1年前

9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6 q. 0.020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