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诗歌鉴赏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请对这两首诗在形式上的异同做简要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晏殊的《浣溪沙》是怎样书法伤感之情的?简要分析这首词借景抒情的主要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说说为什么晏殊的《浣溪沙》脍炙人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Jackerwoo 1年前 已收到3个回答 举报

huiwon 幼苗

共回答了11个问题采纳率:90.9% 举报

同学,我只能给你他们的赏析,问题需要您来分析,这样能加深印象!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在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在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在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在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在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浣溪沙
苏 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浣溪沙》这首词是苏轼43岁(1078)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那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这组词就是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的.
“簌簌衣巾落枣花”从枣花落到衣巾上的声音开端,反映了一位关心人民生活的太守对雨后农村新景象的喜悦之情.枣花落在衣巾上的声音是轻微的,但在作者的耳里却是那么真切.“村南村北”概括“缲车”声,说明作者听得多么认真,多么细心,多么兴奋.“牛衣古柳”,作者换一个角度来写他对蔬菜丰收的喜悦心情.三句话,三个画面,似乎东鳞西爪,毫无联系.可是用谢雨的路上这条线串起来,就让人感到这幅连环画具有很强的立体感.这一组画面,不仅色彩美,而且有音乐美.无论是簌簌的落花声,嗡嗡的缲车声,还是瓜农的叫卖声,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地展现出农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上片写的是农村生产劳动的繁忙景象,下片转入写谢雨途中行路的艰辛.走了一村又一村,这时已是日高天热,人也走得口干舌燥,加上酒困,睡意也上来了,不由得想起以茶解渴,以茶提神.“试问”一词用得十分讲究,既写出了作者满怀希望想讨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担心农忙季节,农家无人,自己不便贸然而入的心情.信笔写来,不事雕琢,但却栩栩如生,刻画出一位谦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将一位太守与普通农民的关系写得亲切自然.全词有景有人,有形有声有色,乡土气息浓郁,为宋词题材开拓了新的天地.
“敲门试问野人家”,词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词人敲门的结果怎样呢?喝到茶没有?农民是怎样招待他的呢?词中未作一个字的交代,留给读者去想像,更是余味无穷.这就是古典诗词中所讲究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浣溪沙》词中有“簌簌衣巾落枣花”一句,实为“枣花簌簌落衣巾”的倒文;杜甫《秋兴》一诗中有“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原意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主宾倒置的同时,宾语“香稻粒”、“碧梧枝”还被拆开分属主宾位置.对于古典诗歌诗句的倒置,清人洪亮吉说:“诗家例用倒句法,方觉奇峭生动”.
希望可以帮助你哦!

1年前

7

黑崎夜 幼苗

共回答了20个问题采纳率:90% 举报

1、这两首词,都是借眼前之景抒发内心的情怀,寄寓着对人生的思索。晏词借眼前的旧景——天气、旧亭台、西下夕阳、落花、归燕、小园香径来赋“新词”,表达了士大夫的惜春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美好事物难以再现的无可挽留的“无可奈何”的淡淡哀愁。
苏词借眼前的山下兰芽、净无泥的松间山路、萧萧暮雨、子规啼、门前流水等表达一种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豪迈乐观。
2、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

1年前

2

TCC1982 幼苗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举报

去网上搜。就输入诗名就有鉴赏

1年前

0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20 q. 0.516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