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暴力,什么是爱?

暴力是父母激动,比如你考试考了60分父母就情不自禁的去说你,打你。这就是爱。

李陌艳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丑丑811010 精英

共回答了506个问题采纳率:91.9% 举报

应该尽可能地避免一切可能引起孩子心灵伤害的因素,因为这种经常跟性格结合在一起的心灵伤害,往往会使得孩子在各方面出现衰退。 ——乌申斯基

在许多家长看来,自己的行为完全出于对孩子的关爱,对孩子的负责态度,而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常常不能理解这种关爱,由此造成了家庭教育中的许多不和谐场景。 然而,我们要说的是,当爱错位的时候,其表达形式便脱离了爱的本质,演化为一种另类的暴力形式。 当“溺爱不是爱”已经成为教育学上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时,我们却没有注意,另一种极具破坏性的“暴力之爱”却正在我们的家庭中大行其道。 在家长对于孩子的安排过程中,这种“暴力之爱”体现得尤为明显,其对孩子的暴力效应,主要集中于以下三大层面。

第一,言语暴力 我们看到,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当孩子的表现失于自己的期待时,许多家长便轻则含沙射影,重则冷嘲热讽。往往还会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的成绩作比较。 我们常常听到的是:“你为什么这么不争气!看看人家的孩子,刚刚……” 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的家长希望凭借自己不满意的态度,凭借别人家孩子所树立的榜样,再加上一个目标,使得自己的孩子能够在这样的刺激下,修正自己的行为,朝着期望的目标努力。 然而,孩子之间天生存在着差异,其观察力、理解力,以及兴趣点各有分异,用某个固定标准来要求孩子,无疑犯了机械教条的错误。况且,对于孩子而言,他们或许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力量,或许早已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厌倦。而我们的家长却并不考虑这两种情况,只一味地强调某种标准。 当我们的家长用上述言语刺激孩子的时候,不仅很难达到自己的目的,更为严重的是,这种话语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刺伤孩子脆弱的自尊心,让孩子感到不受重视和被贬损,从而产生自卑或者破罐子破摔的情形。

第二,情感暴力 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常常为了让孩子产生有继续努力的动力,而根据其表现,对孩子采取完全不同的态度。 比如说,孩子在平时的学习、训练中成绩不如意时,许多家长往往会冷脸冷面,举止严厉,也绝不会满足孩子所提出的要求。但当孩子在这方面取得进步的时候,家长们往往会下饭店、发奖金、言语温和、万事应允,毫无节制地滥施奖赏。 这种从天上到地下的差别,无疑意味着对孩子的一种欺诈与伤害。 我们知道,孩子的心理机制远未健全,当父母的态度转瞬即变的时候,无疑会令孩子感觉到,父母的爱,并非是爱自己,而是爱自己所取得的成绩,爱自己拿回来的奖杯、名次,从而产生一种被利用的感觉。 一旦当这种“被利用感”在孩子并不成熟的思维中定格时,那么便很可能导致孩子对父母的爱产生误解,更对亲子关系产生极大的破坏力。

第三,思维暴力 当我们的家长,将五花八门的课外训练课程打包塞给孩子时,还会常常加上这样一句话:“这也是为你好啊,你现在还小,不懂得爸爸妈妈的苦心。” 于是,孩子就这样被强迫接下了这份“苦心”。然而,当他们发现这些需要学习的内容,并不是自己所爱好、所期望的内容时,无疑会对家长的这份“苦心”反感备至。 我们曾经看到,在一位六年级小女孩的博客上,有着这样的内容: 他们跟我有代沟吧,还不允许我说我的意见。我说了好几次不爱游泳,但他们总是说我不知感恩。说他们爱我,才花钱让我学的。如果这样,我宁愿他们少爱我好了!我就是不想游泳! 家长大概也想不到自己的拳拳之心竟然会被孩子如此排斥,一定觉得无法理解。但实情是:家长在用“爱”的名义在粗暴地扼杀孩子的心愿,用自己的定式思维来对孩子的心灵施加暴力。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已经发现了家长这一心理所造成的制度性损害。然而,在这个强迫学习的过程中,在孩子“圆梦”的过程中,更有许多因素的存在,使得我们的孩子需要遭受更大程度的伤害。

1年前

5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6 q. 0.018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