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古今异义词通假字 一词多义 一义多词 古今异义词有哪些?

胖魔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shinyawa 花朵

共回答了19个问题采纳率:89.5% 举报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
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新字成为长期工.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异体字:同一个意思,不同的写法.
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如“蚤”与“早”;如“当”与“倘”.其特点是“因音通假”.个人认为是古人的错别字.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事实上,第一个写通假字的人可以说是写的白字,但是后人纷纷效仿,也就积非成是了.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祸首之一.
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例如:“女还,顾反为女杀彘.”(《曾子杀彘》)句中“女”就代表“汝”.
[编辑本段]成因
古人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哪个意思还在形成过程中,没有一定规律,既可以使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又可以使用另外一个声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表示那个意思.时代越后的文章,通假字越多.
古人在做记录时,一时想不出本字而用了别字代替,清代的赵翼在《陔余丛考》一书中指出:“字之音同而异义者,俗儒不知,辄误写用,世所谓别字也.”第一个人这样写固然是前面所说的写了白字,但后人都这样效仿以后,便成了合法的“通假”字了
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古书几乎都被烧光,到汉代,相当部分书籍都是凭一些读书人的背诵、记忆重新写出来,“著之竹帛”.由于当时背诵者只记住个读音,未记住其字形,书写者往往会因方言的差异或其文化程度的影响导致记录时将同一个字记录成不同的形体.
古人认为语言凭借声音而存在,强调既有此音,即表此义,闻者听音则知义,因而古人在记录时往往依据声音来记录.清代学者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在《经义述闻》就这样说“训诂之要,在声音不在文字.”
[编辑本段]与假借字的分别
有人常把通假字与六书中的“假借字”相混.严格来说,通假字是指本有其字的替代,例如上述例子中,本来已有“慧”字,但却以“惠”字临时替代.而六书的的假借字则是本无其字,因为要创制新字较麻烦或为免使字数大量增加,而采用同音或近音字表达那种意思,例如“自”字本义是鼻子,因同音关系,借来表示“自己”之意,这是六书中的假借.
即使在古人的训诂解说中,也有时会把两个名称相混.读者应按其上文下理,或按文字学知识,小心判别.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就是通假字本质上不属于错字或别字,属于正常的文言现象.
[编辑本段]“同”和“通”的区别
“同”是指古代的很多异体字.比如孔乙己曾经说过的茴香豆茴字的四种写法,这四种写法之间就可以说A同B.
“通”一般是指狭义的通假字.
它们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编辑本段]常用通假字
现行语文教材
七年级上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童趣》
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高兴.《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人称代词,你.《论语十则》
4、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乌,通“无”,没有.《山市》
5、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不,通“否”,表疑问.《陈太丘与友期》
七年级下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伤仲永》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木兰诗》
3、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坐,通“座”,座位.《口技》
4、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知,通“智”,智慧.《两小儿辩日》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止,副词,通“只”.《狼》
八年级上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通“邀”,邀请.《桃花源记》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核舟记》
3、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核舟记》
4、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核舟记》
5、虞山王毅叔远甫. 甫,通“父”,男子美称,多赋予字之后.《核舟记》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通“拣”,挑选.《核舟记》
7、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与,通“举”.《大道之行也》
8、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大道之行也》
9、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曾,通“层”.《望岳》
10、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通“缺”,中断.《三峡》
八年级下
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转,通“啭”,鸟叫声.《与朱元思书》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反,通“返”.《与朱元思书》
3、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见,通“现”,露出.《与朱元思书》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马说》
5、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表现.《马说》
6、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通“才”,才能.《马说》
7、其真无马邪 ! 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马说》
8、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送东阳马生序》
9、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送东阳马生序》
10、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岳阳楼记》
11、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嘱托.《岳阳楼记》
1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羞,通“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行路难》
九年级上
1、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唱,通“倡”,首发.《陈涉世家》
2、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陈涉世家》
3、将军被坚执锐. 被,通“披”.《陈涉世家》
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错,通“措”.《唐雎不辱使命》
5、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仓,通“苍”.《唐雎不辱使命》
6、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隆中对》
7、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已,通“以”.《隆中对》
九年级下
1、公输般诎. 诎,通“屈”,理屈.《公输》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通“横”,梗塞,不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鱼我所欲也》
7、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辩 ,通“辨”,辨别.《鱼我所欲也》
8、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恩惠;与,通“欤”,语气助词.《鱼我所欲也》
9、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鱼我所欲也》
10、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偏,通“遍”,遍及,普遍.《曹刿论战》
1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愚公移山》
12、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愚公移山》
1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愚公移山》

1年前

6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8 q. 0.090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