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本文语音简明,陈述严密.请仔细阅读文章,用简单的语音说说作者是如何层层递进地论述自己的观点的3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本文语音简明,陈述严密.请仔细阅读文章,用简单的语音说说作者是如何层层递进地论述自己的观点的
3.第②自然段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是
4.第③自然段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证明了
5.文章第④自然段写到:敢于对权威的结论建疑,才有希望穿破未知的障碍,才能打开真理的大门.请根据自己的积累,为这一观点补写一个事实论据.(要求:举例典型,先叙后议,100字以内)
门牛10055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取什么都有 幼苗

共回答了16个问题采纳率:93.8% 举报

说疑
未解之惑,未识之物,未辨之味,未通之理,皆可谓之“疑”.在客观事物面前,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个“疑”字.科学研究就是破“疑”,破“疑”才有所发明.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科学上的重大突破,理论上的重大创造,技术上的重大发明,往往就是从“疑”开始的.
“苹果为什么落在地上?”这个“疑”,对于探索“万有引力”的牛顿曾有极大的启示;“水开了,壶盖为什么跳出来?”这个“疑”,使瓦特发现了蒸汽的力量;“挂灯摇摆幅度不论大小,为什么时间都是一样?”这个“疑”,使伽利略发现了等时性原理.这些自然现象,皆是人们生活中惯常所见,然而,寻常人熟视无睹,唯有具有探求精神的人对此产生“疑”,努力探求,以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宋朝思想家张载说得好:“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疑似之迹,不可不察”.见“疑”,决不可“讳疑”,而应当“解疑”.见疑不疑,主观臆测,强不知以为知,那就会走到真理面前却失之交臂,悔恨终身.利比息在研究从海藻中提取碘时,发现在母液底部,沉着一层深褐色的液体,具有刺鼻的臭味.利比息想当然,认为这只是“氯化碘”.后来,法国波拉德在做同样的试验时.对深褐色的液体细加研究,发现它不是“氯化碘”,而是一种新的元素——溴.这件事对利比息教训很深.他在自传中提到这件事说:“从那以后,除非有非常可靠的实验作根据,我再也不凭空地自造理论了.”
对前人留下的“已知”成果,要善于学,也要敢于疑.亚里士多德曾断言c物体从高空落下,“快慢与其重量成正比”.这个断言,流传了一千八百年.伽利略却要重新用实践来检验它是否是真理.他拿着两只大小不同的铁球,跑到比萨斜塔上往下扔,一次次实验,结果证明亚里士多德的断言是错误的.不仅如此,伽利略还从中掌握了物体的运动轨道,推动了力学的发展.敢于对权威的结论见疑,才有希望穿破未知的障翳,打开真理的大门.不怀疑“电磁波穿过空气层就会一去不复返”的结论,马可尼就不可能设法不用导线把信号送过大西洋,开创无线电事业;不怀疑格林关于人体血液“遍布全身就在体内消耗干净”的说法,哈维就不会发现人体血液是循环的真理;甩磁场、原子能的发现,相对论、量子论的提出,生物进化论、元素周期表的创立,不都是敢于向权威的错误论断挑战的结果吗?
“疑”,就是解放思想,独立思考,就是提倡科学的探索,不随主观臆测乱下判断,不被陈规旧章捆住手脚,敢想、敢干、敢于在科学上“掀翻天地重扶起”.这不是虚无主义者的怀疑一切,而是不执迷于一切权威的结论.在进入新世纪的今天,我们都要敢于“疑”,善于“疑”.
解剖:这篇文章的本论部分围绕中心论点,确立了三个分论点,安排了三个层次.第一层论证“科学上的重大突破,理论上的重大创造,技术上的重大发明,往往是从‘疑’开始的”;第二层论证“见‘疑’,决不可‘讳疑’而应当‘解疑’”;第三层论证“对前人留下的‘已知’成果,要善于学,也要敢于疑.这三个层次是按照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来安排的.全文从解释“疑”的含义入手,提出中心论点,到对“疑”的精辟结论为止,首尾呼应,中间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证,条理清晰,显示了很强的逻辑性,是一篇运用递进式分层论证的好文章.

1年前 追问

7

门牛10055 举报

大哥,问题······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8 q. 0.316 s. - webmaster@yul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