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情况,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情况,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
已知:①SO 2 难溶于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②SO 2 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请回答:
(1)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此反应表明浓硫酸具有(填字母)______.
a.酸性b.脱水性c.强氧化性d.吸水性
(2)装置D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中浸入______溶液,其作用是______.
(3)装置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当D处有明显的现象后,关闭旋塞K并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中的现象是______.B中应放置的液体是(填字母)______.
a.水b.饱和NaHSO 3 溶液c.酸性KMnO 4 溶液d.NaOH溶液
(4)实验中,取一定质量的铜片和一定体积18.4mol•L -1 的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应完毕,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①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铜片完全溶解,你认为原因是______.
②下列药品中能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确有余酸的是(填字母)______.
a.银粉b.铁粉c.BaCl 2 溶液d.NaHCO 3 溶液
(5)实验中发现试管内除了产生白色固体外,在铜表面还产生黑色固体甲,其中可能含有氧化铜、硫化铜、硫化亚铜,以及被掩蔽的氧化亚铜.
查阅资料:
i.氧化亚铜在酸性环境下会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 2+ 和铜单质,在氧气流中煅烧,可以转化为氧化铜.
ii.硫化铜和硫化亚铜常温下都不溶于稀盐酸,在氧气流中煅烧,硫化铜和硫化亚铜都转化为氧化铜和二氧化硫.
为了研究甲的成分,该小组同学在收集到足够量的固体甲后,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
①Ⅲ中在煅烧过程中一定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下列对于固体甲的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填字母选项)______.
a.固体甲中,CuO和Cu 2 O至少有一种
b.固体甲中,CuS和Cu 2 S不能同时存在
c.固体甲中若没有Cu 2 O,则一定有Cu 2 S
d.固体甲中若存在Cu 2 O,也可能有Cu 2 S.
mohism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lanweizhong1999 幼苗

共回答了27个问题采纳率:81.5% 举报

(1)浓硫酸和铜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硫,反应的方程式为Cu+2 H 2 SO 4 (浓)


.
CuSO 4 +SO 2 ↑+2 H 2 O;反应中浓硫酸起到酸性和氧化性的作用,
故答案为:Cu+2H 2 SO 4 (浓)


.
CuSO 4 +SO 2 ↑+2H 2 O;ac;
(2)二氧化硫污染空气,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可在棉花上浸有NaOH溶液,故答案为:NaOH;吸收SO 2 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3)二氧化硫易溶于水,可观察到集气瓶内液面下降,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装置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所盛装溶液应避免二氧化硫的溶解和发生化学反应,则应选择饱和NaHSO 3 溶液,
故答案为:集气瓶内液面下降,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b;
(4)①一定质量的铜片和12ml 18mol•L -1 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说明一定剩余酸,这是因为浓硫酸随着反应进行,浓度变小成为稀硫酸,不再和铜发生反应,所以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用铜片完全溶解;
故答案为:浓硫酸由浓变稀,稀硫酸不再与铜反应;
②验证剩余的稀硫酸,必须与硫酸反应且现象明显,所以加入铁粉会生成气体说明含有氢离子证明有余酸,加入氯化钡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式硫酸根离子的性质,因反应生成的产物中含有硫酸铜,也可以生成白色沉淀,所以不能证明酸的存在,加入银粉不反应不能证明,加入碳酸氢钠溶液生成气体说明有气体生成是氢离子的性质可以证明有酸的存在,
故答案为:b、d;
(5)①根据反应判断:Cu+O 2 =CuO 增重;Cu 2 S+2O 2 =2CuO+2SO 2 不变;2CuS+3O 2 =2CuO+2SO 2 减重,则一定存在2CuS+3O 2


.
2CuO+2SO 2
故答案为:2CuS+3O 2


.
2CuO+2SO 2
②经分析固体甲加入稀盐酸后,得到的蓝色溶液,说明固体甲的成分中CuO和Cu 2 O至少有一种.
分析反应:Cu+O 2 =CuO 增重;Cu 2 S+2O 2 =2CuO+2SO 2 不变;2CuS+3O 2 =2CuO+2SO 2 减重,
因题给“固体乙称取2.00g,氧气流中煅烧、冷却称量至恒重,得固体丙1.84g”,即实际减重了,说明必有CuS,还要有其他物质.
讨论:①若有Cu 2 O,Cu 2 S可有可无;
②若无Cu 2 O,必有Cu 2 S.
经上分析,对于固体甲的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cd,
故答案为:acd.

1年前

10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6 q. 0.016 s. - webmaster@yulucn.com